“您好,对不起,您受苦了,但我们不能替您疼痛,只有及时用药,才能减轻症状恢复健康,您说呢?”这是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写给患者沈某的一段话。
沈某患多发性神经痛伴双耳失聪,颈肩部剧烈疼痛,情绪极为烦躁,拒绝治疗。看到这段话后,他居然掉下了眼泪,并积极配合治疗。
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好坏对治疗有正负作用。关怀使人快乐,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反之可能使疗效打折扣。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1984年Leininger提出“关怀即是护理”的理论,指出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又称关怀照护)的特征是同情、倾听、理解、鼓励、宽容、尊重、关爱、牵挂、支持等心灵的沟通及共鸣。
2005年,省人民医院主任护师王菊吾主持的《住院病人对护士关怀照护需求及实践评价研究》课题通过鉴定,次年在我省26家医疗单位推广,并于近日进行项目总结。
课题对200多名住院病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6.3%-99.2%的患者希望护士有爱心、能表达关怀需求;有95. 3%-99.2%的患者需要护士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有85.1%-90.2%的患者希望能满足基本需求;有82.9%-92.7%的患者希望获得健康教育;有88.0%-97.9%的患者很需要心理社会支持;有95.7%的患者需要护士实施情感技巧。通过问卷及访谈可以看出,90%以上患者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是一种护理理念。”王菊吾说,沟通也是一种技巧,是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而这种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得心应手,则需要护理人员更多地学习,接受教育。
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有疾病痛苦、情感脆弱、甚至生命危险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做到诚信、尊重、同情、耐心对待病人;多听、多对家属说几句;掌握病人病情,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注意对方情绪状态及沟通的感受,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不易听懂的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