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经济新闻
 
 
不到贵州就能买到地道“贵州味”近120个扶贫产品亮相杭州
2020-08-20 07:29:21杭州网

每日商报讯 正是盛夏时节,想吃黄桃的你是否品尝过来自贵州的特色黄桃?

黄桃、三穗鸭、丹寨西瓜、榕江小香鸡、从江百香果……在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消费扶贫馆”,有120多种来自黔东南的农特产品正在售卖,杭州市民不到贵州也能买到地道新鲜的“贵州味”。

多种分类多种地区产品齐亮相

据了解,有近12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扶贫产品亮相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消费扶贫示范馆,既有蔬果油茶,又有蛋禽干货,品种丰富,选择多样。其中,贵州省共展出来自15个县区的约110个单品,涵盖蔬菜、水果、禽蛋、牛肉、调味品、米、酒等13个分类,市民可以从这场味觉盛宴中尝出地地道道的“贵州味”,一饱口福。

贵州的水果汁甜鲜嫩——黄桃香甜可口,从江县产业化种植的特色水果百香果香气宜人;禽类产品肉质优良——中国优良蛋系麻鸭品种三穗县麻鸭风味独特,天柱县的林下鸡肉质结实。此外,更有来自榕江县的九个品种健康蔬菜、滋味鲜美的剑河县菌菇、脆甜多汁的麻江县苹果、苦瓜等,这些出现在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黔东南农特产品节现场的产品都令人眼前一亮。其中,百香果、黄桃、三穗鸭备受瞩目。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之所以会销售这么多黔东南农特产品,缘自其所属的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工作。

打响“黔货入杭”品牌

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是浙江省销售规模最大的商超连锁企业,业务涵盖购物中心、大卖场、综合超市等零售业态,共拥有各类门店500余个,在杭州、绍兴、温州、金华、宁波建有6个物流基地,2019年营收近150亿元。

近年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秉承“帮农产出山、让乡村更美、为农民点赞”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多次选派党员代表、业务骨干深入贵州黔东南,“上山头”“蹲地头”,积极推进当地优质农产品的进超销售,实现“农超对接”。

据统计,杭州联华华商集团2019年共引进黔东南西红柿、黄瓜、蓝莓等12个产品,年采购量260吨,采购额230万。2020年上半年对接从江、榕江两地特色蔬菜产地直发,西红柿、萝卜、香菇、木耳、香葱等销量达40吨,助销额15万元;同时签订“三穗鸭”浙江总代理,实现销售2.66万只,助销额15万元;同时签订“三穗鸭”浙江总代理,实现销售2.66万只,助销额150万余元。下一步,联华华商集团将通过推进“黔货进百店”、设立线上扶贫专馆、提供即时到家服务、推进特色产品预售、直播带货销售、开展专题特卖推介等方式,进一步打响“黔货入杭”品牌。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赵波 实习生 俞纯彦 记者 邹冉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9月新地出让  大关单元精装限价5018
谁是全杭州最会做江鲜的人?谜底揭晓! “
杭州机场“无忧夜行”新增东阳横店永康上虞
杭州机场南高架部分路段24日起封闭施工
三天11.8万人次玩转杭州奇妙夜  拉动
醉驾撞路灯亡 家属称“灯的责任”索赔74
开棺验尸鉴别41年前命案真凶永嘉警方侦破
女子被分配23年至今没上班 官方:属实,
辽宁新增1例境外输入(来自美国)无症状感
加油站扫码风险大

杭州影像


湘湖夜游迎客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17℃新安江“夏日...

萧山第一漂 农旅新...
黄桃、三穗鸭、丹寨西瓜、榕江小香鸡、从江百香果……在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消费扶贫馆”,有120多种来自黔东南的农特产品正在售卖,杭州市民不到贵州也能买到地道新鲜的“贵州味”。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之所以会销售这么多黔东南农特产品,缘自其所属的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杭州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工作。近年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秉承“帮农产出山、让乡村更美、为农民点赞”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多次选派党员代表、业务骨干深入贵州黔东南,“上山头”“蹲地头”,积极推进当地优质农产品的进超销售,实现“农超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