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DIA佳作展。本报记者 董旭明 实习生 奕婷婷 摄
我们的工业设计有何烦恼?——企业认识不足 机构专业不强
第一届DIA结束后,进入200强的作品在浙江的11个市进行了巡展。在某次巡展的过程中,有一位企业主自豪地告诉马锦跃,他们的企业研发中心有1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做工业设计的。然而,在听完这位企业主介绍其工业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内容时,马锦跃开始烦恼了。
“聊完才发现,这三分之一的人不是做工业设计的,而是做工艺的。”马锦跃说,走出去巡展,他们才发现,企业对工业设计很渴望,却大多错误地理解了工业设计的意思,他认为,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
当下,国内工业设计首要的问题便在企业对于工业设计集合创新认识的不足。比如做一个产品设计,除了对产品的造型、工艺有更高的追求外,对产品的结构、材料、技术、可实现性、市场的需求定位以及产品的文化内涵,还缺乏更深层次的探寻。
工业设计之于企业转型升级而言,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工业设计联合会一项调查显示,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将增加1500美元。杭州博乐工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一款旋转拖把,为一家武义企业创造了十几亿元的营业收入,博乐董事长周立钢说,要树立“工业设计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承担重要角色”的理念,要知道,“现在企业掌握工业设计就跟三十年前掌握技术一样重要”。
相比国外的工业设计机构专注某一两个领域,国内工业设计机构普遍跨界大、专业性弱,导致难以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成为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又一阻碍。
周立钢以博乐的发展历程为例,认为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钟点工模式,为企业设计某样产品并将设计成果直接转让;第二阶段是合同工模式,和企业的合作更为稳定,服务内容从产品设计扩大到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等,并开始参与设计产品的销售提成;第三阶段是合伙制模式,设计公司和制造企业通过股权等方式深度合作,共同经营品牌。
“要到达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就要求工业设计机构的设计服务领域和类型从综合性变为专业化。你看国外有些工业设计公司只做汽车设计,工业设计师对每一个汽车的零部件、乘坐体验都了如指掌,能不做出令市场惊艳的产品吗?”周立钢说。
当然,我们对产品设计的把握能力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和国内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形式有一定相关性。马锦跃说,工业设计的人才如果有技术专业做基础,就会自然而然把技术带进来,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国内工业设计界尤为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