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搞新型流通业态 只为让“菜篮子”更稳当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叶菜自给率提高,地菜供应量上升,但是蔬菜的本地化供应仍存在季节性短板,尤其是冬春和夏秋时,还有特殊气候条件下。这也让许多蔬菜批发户瞄准“时间差”赢取生存空间。
许泉是海南澄迈惠民果菜产销专业社的负责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他坚守海南基地,抓生产保供应,家人则在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设点售卖。产自澄迈的菜心、苦瓜、生菜、茄子、豆角等品种,会在那几个月登上杭州市民的餐桌。当杭州进入“地菜”旺季后,许泉也“顺时休假”。
不过今年入夏后,许泉也不闲着,他在宁夏的贺兰山脚下建了3000多亩蔬菜基地,高原夏菜通过冷链运输直达杭州,也为杭州市民的夏秋季餐桌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种。
王广武也在探寻这条出路,他在浙江天台建了基地,不做大路品种,专攻有特色的精品蔬菜,提高产品附加值。
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经营大户薛九法则在河南张北承包了1500亩蔬菜基地,娃娃菜、土豆等四五个品种的蔬菜每天直供杭州。
无论是客菜批发商还是地菜供应者,在货源有保障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新型流通业态进行营销,也是一门学问。
王悟海表示,该市场的辐射半径达150公里,进入该市场的蔬菜货源,远的甚至被销往江苏和上海。
对“地菜”来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杭州部分蔬菜基地试水淘宝店、微店等新型销售模式。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林海透露,“麟海”已实现常年“农超对接”,基地产的蔬果在160多家超市门店同天销售。此外,合作社还在余杭临平、下城灯芯巷、万寿亭等居民社区设多家直销门店。
“6月中旬,我们在萧山的直销门店也会开张,营业面积七八十平方米,旺季主销叶菜等蔬菜,淡季补充销售自种果类。”何林海说。
不论是“客菜”还是“地菜”,减少产销环节,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稳定菜价,这是市民喜闻乐见的。
一家蔬菜种植基地 能让两万户杭州家庭安稳吃菜
早在1998年,沈玉兴就在萧山搞蔬菜基地,三四百亩菜园,他一人操持。那会儿杭州的蔬菜基地不多,本地菜产量也少得可怜。后来随着主城区对本地蔬菜的需求量的增加,沈玉兴的蔬菜基地也就越做越大。
位于杭州良渚的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今年也在基地旁边扩建了100多亩地,主要种植青菜等本地叶菜。该合作社负责人何林海介绍,去年一年,“麟海”向杭州市场供应了包括叶菜在内的蔬菜共7200吨,像春节这样的需求旺季,“麟海”每天供货三四十吨,算起来,能满足杭州两万余户家庭的蔬菜需求。
如今在杭州,和“舒兰”“麟海”一样的蔬菜基地,发展势如破竹。
据农业部门统计,杭州市去年新建“菜篮子”生产基地38个、面积9135亩;今年全市新增省保障型蔬菜基地3200亩,市县级高山蔬菜基地2110亩。
就沈玉兴来说,每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进蔬菜新品种,每年引进5个左右,一半以上是叶菜品种。“今年引进的叶菜新品种已经试种,不久后,杭州市民就能吃到几款新菜咯!”他说。
推荐阅读:
跌惨了!杭州各大驾校报名人数锐减 教练直叫苦
亲生父亲"网络直播"虐待2岁女儿 被警方控制
杭州公共自行车要出"升级版"了 安装智能减排仪
明明写着支付一元 卡里竟然少了近5万!
"僵尸车"无处藏身!杭州各城区加大力度排查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