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不怕小米、Apple Watch,重要的是借势
2014年,百万手环过大江,竞争空前激烈。顾大宇说,最初也是有竞争的,抢夺的都是小众市场。
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智能手环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靠的是微信传播——身边诸多“健身狗”把每天的跑步里程数截图分享到朋友圈。有人说,发这些图片的重点,不是他/她每天跑了多少步,而是他/她有一款智能手环值得一炫。
2014年7月,一条“鲶鱼”进入智能手环界,那就是小米。
很多硬件产品的出现,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高大上的新鲜事物,回归平常的定位。不论小米手环是否成功,它确实帮这个市场起了普及作用。
对于诸多手环创业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噩耗,因为五六百元的手环一下子降到了百元以内;同时也是机遇,小米打开了大众市场,让各种功能的手环有了新舞台,而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众市场。
“我们团队没有能力去做普及工作,所以当时只能抓极客市场。抓了一段时间后,全国的极客都被抓完了,所以2014年上半年就进入了平缓期。”顾大宇说,小米来袭时,bong的内部项目代号叫作“抓马鬃”,意思是一匹战马从战场跑过,我们只要抓住它的马鬃,翻到马背上去即可。
“以前我们每次跟别人说手环,人家问‘啥?手环是啥?’后来,他们说,‘手环,就是小米手环那样?’”虽说这个例子很残酷,但顾大宇依然笑得很开。
这波浪潮中,bong二代手环不仅增加了很多功能,更把价格拉到了99元。“我们最开始降价的时候,原来的极客会觉得这不就没有‘逼格’了吗?这个东西应该比较贵,要不然戴着没有感觉。事实是,这个东西便宜的话,它可以卖得更多。”
今年4月21日,bongX和bongXX新品上市,在淘宝上众筹,三天时间销售额达到了150万元。这两款产品的续航能力分别能达到30天和25天,这个技术在同行中也是领先的。
四天之后,Apple Watch正式发售。顾大宇认为这又是一波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浪潮,而他们这次的项目代号为“扒火车”——因为这一波的冲击力比之前的马群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