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选大米 超四成顺着口感来 不得不说的大米秘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3-20 06:16   

 

快评

给你“好看”

买东西,我们一个正常的心理是,总是愿意挑长得好看的。

给家里小朋友买过盒装的精选大米,正面是透明塑封真空包装,一粒粒饱满晶莹的大米让你看个清楚,价格也很醒目——38元500g。

自家常吃的是10kg袋装的,大米藏在编织袋内,要拆封了才能窥见真容,倒出来,难免还是有些碎米,10kg售价85元。

价格的差距似乎总是和外表成正比。这个从我国大米的等级划分上也能得到印证。在中国,大米主要按加工精度划分等级,特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标准一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标准二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标准三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同时,大米划分等级还在参考一些别的指标,比如有多少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黄粒米、碎米等。

这些等级划分就犹如给大米做了一次选美大会。特级的大米,要求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洁白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洁,无裂口,无瑕疵。(总之,如果大米长得跟珍珠一样,就是好米)。

当然,大米等级规格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出发点是引导、激励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也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

但是,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2013年5月10日,扬州某报报道,加工精白米是个繁琐的过程,“在经过糙米的加工步骤之后,还需经过‘分离筛’再次去壳;接着进入精米机加工,然后根据精米加工机的加工精度,加工成不同精度的大米;精米进入色选机,把颜色不好看的米都筛选出来;最后再进行白米分级筛,把碎米筛选掉,就可以包装了。”

这活脱脱就是个浪费的过程,100斤稻子加工成糙米,最后可食用的重量可达80斤-82斤;而如果加工成精白米,只有70斤-75斤的可食用量。

我们在读小学时,念到的第一首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现实却是,你长得难看、品相不好,就是“次等品”,就要被提前淘汰!

外形要饱满,要规则,要好看,这样的“完美主义”标准,带来的不仅仅是浪费,我还要问一个问题:会不会对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一种反向激励的效果呢?

2013年7月8日,江西某报的一则报道写道,“为让大米色泽更亮,以迎合市场,谋求更大利润,在大米增白抛光过程中,一些企业竟掺入食用油。”

你要好看,我就给你好看!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大自然不是流水线作业,无法制造出“完美”的产品。驼背的黄瓜,斑斑点点的香蕉,坑坑洼洼的生姜,“真实”总是不那么“完美”。

今日推荐阅读
·杭州热点公办小学新生家访陆续启动 有的安排在四五月份 
·杭州打响今年第一声惊雷 台州摊上几十年一遇雹灾 
·市中医院收治今年第一例蛇伤病人 
·杭州超详细“寻花”攻略 
·“海归男”网友说要跟她结婚她十余万元打了水漂 

曾经和一位营养学家聊过吃饭的问题,他告诉我,越白越好看的大米,不见得就是好米。不少精白米往往缺了一个角。而这个缺少的角,其实是大米胚芽部分。胚芽里有很多营养成分,但胚芽比较脆弱,一般只经过脱壳的糙米还会有胚芽存在,而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的精白米,胚芽往往就没有了。

所以,跟眼睛相比,我更相信鼻子。抓一把大米,让鼻子来问问它的米香。真正的米香不是那种加过染料的清香,而是一种天然的糯糯的香。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李如艳  编辑:郑海云
返回
白米饭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然而,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却认为,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标准:“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则白米饭就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