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林,网上认识了一个美国人,两人三观契合,说嫁就嫁,要去美国。她妈想了半天,说你去美国,那里样样都有,但我一定要为你准备蚕丝被!美国人是不会养蚕的,中国的蚕丝被盖着最舒服。 那是故乡桑梓情啊。 洋女婿听了翻译后不敢反驳,只说好好好。 结果,林去的地方是德州,美国南部,一年几乎只有一季,夏季。蚕丝被真是没机会盖,倒是杭州的丝绸衣服,洋女婿、洋婆婆、洋妯娌……个个都喜欢。 桑是地地道道的中华原生物种。殷墟遗址的甲骨文残片中,就已经有了“桑”的象形。山西省仰韶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茧壳,通过测定,推算它距今已有五到七千年。而在浙江湖州钱山漾地区出土的一批丝织品也被估计为五千年前的遗物。 这五六千年的古老植物桑,因为药用,被誉为东方神木。 桑树入药,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桑根白皮、桑叶和桑耳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多部后世医书在此基础上对桑的功效做了大量补充。 中医爱桑树,认为果、叶、枝、皮皆为良药。 药用之桑,有春采桑叶桑枝,夏食桑葚,秋收桑叶,冬取桑皮之说。 桑白皮,采自桑树根部的外皮,李时珍说长于利小水,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有清肺化痰、降气平喘之效。 杭州富阳的骨伤科医院很有名,他们好用桑皮固定骨折,不爱石膏。中药很多带皮的药,都有通利人体之表皮水气的作用。比如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生姜皮等,桑白皮也是。 桑枝,采自春季桑枝的嫩枝,它是桑树的四肢,对人体具有袪风湿、利关节、去水气的作用,属强筋骨类中药。桑的四肢用于人的四肢,是不是有点神奇? 桑葚,本草纲目称之为文武果,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气血,久服不饥,安魂镇神。老百姓说“五月桑葚赛人参”“一钵桑葚治白发”,有道理的。 现在桑葚品种和产量最大的,不是江南,是新疆。 桑叶入药分两种:嫩桑叶和霜桑叶。嫩桑叶在春天摘,霜桑叶在秋天或初冬经霜后收。 桑叶甘凉轻清,善清肺热及在表之风热病邪。中医名方桑菊饮,就是以桑叶和菊花为主药做的。 霜桑叶,《神农本草经》中说:叶,主除寒热出汗。 用桑叶止夜汗的故事出自宋代洪迈《夷坚志》,说严州山寺有一僧人,形体羸瘦,每夜就寝遍身汗出,衣皆湿透,二十年无药能疗,监寺教以用桑叶一味,乘露新摘,焙干研末,米汤下二钱,数日遂愈。 还有与桑树相关的中药,比如僵蚕、桑螵蛸、桑黄等等。 春养蚕,江南多雨潮湿,一种叫白僵菌的细菌悄悄滋长,当蚕宝宝长到四五龄时,很多免疫力弱的幼蚕就感染白僵菌死亡,从而形成一味名贵的中药材——白僵蚕,又名天虫。天虫就是把蚕这个字拆开,一个天,一个虫。 僵蚕的古炮制法,是将麦麸放入锅内炒到升温冒烟后,放入僵蚕炒,等蚕色由白变黄时出锅,筛去麸皮,就是麸炒僵蚕。 桑螵蛸,就是螳螂产的卵鞘,螳螂把卵产于桑树上,这卵就是桑螵蛸。 桑黄,是生长在桑树上的一种菌,被称为森林黄金。它只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千米以上密林中,局部有疤痕的老桑上,由于受伤“免疫低下”感染到桑黄真菌,就长了菌瘤。对人类,桑黄却可以抑制人体癌细胞的繁殖和转移。 桑沥,是桑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液汁。用于破伤风、皮肤疥疮、口舌生疮、蛇虫咬伤的治疗。 桑木当柴火力强劲、均匀有力,被称为阳火,是古代熬制中药的重要火源。桑柴烧完的灰有利水、止血、蚀恶肉的功效。 一枝桑树,采摘斫枝养蚕织丝,最后烧成灰,都是药。难怪当年诸葛亮自表后主刘禅说:“家中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悉抑于家,自有余饶。”诸葛亮的意思是家有薄田十五顷,桑树八百株,子孙的衣食我没后顾之忧了。 放到现在,八百株桑树也算财产,但想要养活子孙后代恐怕没这个底气。 沧海桑田,这世界变化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