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我看了。有人说喜欢《宇宙探索俱乐部》的一定都喜欢它。实话说,我还是更喜欢《宇宙探索俱乐部》里的雪花屏和锅。 《从21世纪安全撤离》故事大概是这样:三个死党高中生,无意中发现打个喷嚏就能穿越20年,来到2019年。所以他们频繁往返少年与中年之间,开始尝试理清自己的成长脉络,后来发现所在的K星球陷入了巨大危机,这个群体性的危机令个人命运趋于乏味的叙事,有机会变得壮丽而伟大。所以,主角们化身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舍生忘死,吾往矣。 这部戏算是乱炖,有动漫有科幻,有青春文学有牛马人生,有“我爱我家”有“16人街霸”,剧情一脚天上,一脚地下,非线性表达。品起来一口薄荷,一口咖喱,烹饪风格很难一句话总结。片子的情感浓度比色彩更饱满,任性而斑斓。 对于“未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这个定点设问句,它根本懒得憧憬。电影里王诚勇王炸他们面对的世界,摞满补丁:亲人患病,爱人别离,兄弟阋墙,知交半零落。还有个正在启动的阴谋,能让这倒霉的世界以更糟的状态完蛋。未来是煞风景的、不值得眺望的,不值得飞奔而去的。而你在未来却被赋予了一项任务,就是掣住那个制动钮,让毁灭别来。你被未来选中了,你不得不在那个节点出现。而在那个节点出现,就意味着你见过了裂痕,走过了废墟,经历了喑哑,也习惯了灰心。 在这个情境下,“中二”好像是有道理的。为了捍卫那个18岁的灵魂,可以放逐这个38岁的肉身。守护那个显然更好的自己,热血用在这个地方,说得通。 可我还是很难说我喜欢这个电影。在我看来,它“癫”得积极主动,令人神往。但某些概念上又异常保守,令人遗憾。它里面有那么好看的温峥嵘,却有那么让人纳闷的钟楚曦。 未来的前缀当然不必铁定是光明的。我不反对它猖狂地礼赞青春、崇拜青春和诗化青春。跟十七八岁比,成人世界是差点儿意思。十七八岁的那种蠢,气贯长虹,嘎嘎响晶晶亮,确实好啊。 以“白月光”的悲惨命运触发男主角的英雄情怀,我不喜欢这个设定。 我不满意的是它对未来的可憎面目做了那么刻板的描摹。看来是以最解放如风的姿态,射出来的还是一只锈箭,落在最不意外的靶子上。世界是万恶的:万恶的世界只准青年们得意到十八岁,然后它会露出獠牙摧毁他们所爱慕的一切,首当其冲就是他们爱过的第一个姑娘。人人瞩目的班花沉沦后自杀。于是大家初恋是一致的,失恋也是一致的。这样才算是痛过你的痛,梦过你的梦,以及路过你的路吗? 被时间挞伐,与青春挥别,在秩序里慢慢变老慢慢沉寂,想叫想嚷想嘶喊想挥拳打向虚空的愤懑,是人人都有的。我们穿着白衣走起,为什么在幻想中,某个女生或某些女生,就必然要殒落在荒原,成为凄美的祭奠?这才能构成完美青春的行文吗?这种心态,真令人玩味。 “不要变坏呀,你来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好的。”这个呼喊,我听见了,微弱地感动了一下。18岁时如果我旁边有人这么喊,我会离他尽可能远一点。 我38岁的时候,要是能跟18岁的自己喊话,我可能会说你以后会变胖的,你并不是怎么吃都胖不了的,你相信吗。不过,还是随你高兴吧。 虽然我不是这部电影的粉丝,但我还是很高兴看了它。它让我想到了一些事儿,想到了我18岁的时候对世界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青春,总是值得回忆的。再瑟缩的青春,都有零星礼花绽开过。再癫狂的青春,往后都有被捋顺收编的日子。所以,老了以后,看电影癫一下,忘了逻辑,只讲情绪,歌颂青春,也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