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种了一盆茉莉,从五月开始,就不停地开,一波落尽后,顶端的叶子又开始生出花蕾,十来天后,又一茬花来了,煞是喜人。 每年茉莉抽新芽时,也是西湖龙井冒尖的时候。 在杭州,一盒明前茶是最佳的时令礼物,但我一直不太敢给北方的朋友送龙井茶,怕他们不懂明前龙井,也因为他们更爱喝花茶。 据说京津地区,喝花茶是老北京的标配。 花茶,就是茉莉花茶。 早年,浙江金华一带种了大面积的茉莉,金华种的茉莉有单瓣和重瓣两类,单瓣的叫金华茉莉,重瓣的称香港茉莉。 夏天,女工们早上天蒙蒙亮就去采花,她们采两种花,一种是白兰花,一种是茉莉。白兰花和茉莉花采的时候都得是含苞欲放的。一旦开了,香气走散,就废了。白兰花采后运到杭州、上海,批发给城里的小贩,走街串巷卖给女人别在胸前。茉莉花大多是制茶用。 到东南亚去,把茉莉花串成一大串,戴在脖子上,那是大礼。菲律宾尊茉莉为国花。 更奢侈的是宋朝,宫廷夏季避暑,周密在《乾淳岁时记》记载当时的情形,一个十亩大的水池,里面放着盆栽的红白荷花,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婆阇(dū)、薝卜等南花数百盆于庭中,以风车鼓风,满殿馨凉。用几百盆香花,扇香风消夏,也只皇家有这待遇了。 这里说的南花,当年算是稀罕的热带的花了。 茉莉原产于波斯国,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经中有茉莉夫人的传说,于是茉莉花又和佛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宋代王十朋《茉莉》:“没利(茉莉)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 茉莉花茶发展始于宋朝,兴于清朝。宋朝时,士大夫们喜欢赏玩香料茶。《清稗类钞》有记载:“茉莉花点茶香,以熟水半杯候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日暮,采初开之茉莉花,缀于孔,上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文人玩茶,一是风雅二是养生,花香入茶慢慢引起热潮。茶是药,能够解百毒,而花,既是保健品,还是药引,于是茉莉花茶应运而生。 抗战时,窨制茉莉花茶的核心产区福州因海运受阻,苏州的徽帮茶商便将福州窨花技术传到苏州,苏州因此成了新的茉莉花茶加工中心。 苏州茉莉花在窨制过程中还讲究白兰花打底,这样窨出来的茶香气充足,花的渗透性好,味道也比较持久,一般能泡七八次。它的名气与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碧螺春。 所谓窨茶,简单说就是把茶叶埋到花堆里,使茶叶富有花的清新香甜之味,最终茶香与花香彼此交融。 茉莉花既入茶,亦入药。其性平,味甘,有清热解毒、辟秽和中的功效,医家常用于脾胃湿浊不化、少食脘闷、腹泻和下痢腹痛等症,并对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作用。 茉莉花叶,能清热解表,常用以治疗外感发热、腹痛、腹泻等症。茉莉根亦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伤损之疾,用茉莉根“以酒磨一寸服,则昏迷一日乃醒……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者用此,则不知痛也”。说明茉莉根有通脉止痛的作用。 茉莉根还有麻醉作用。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有一种可以使人处于假死状态的药。有人认为,朱丽叶服用的这种“假死药”就是茉莉的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茉莉根含有生物碱、甾类,具有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茉莉花和玫瑰一样,可以制油,以供制香料、香精、香脂等工业品和化妆品之用。在国际市场上一公斤茉莉花油价格相当于一公斤黄金。 现在我国茉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福建茉莉花驰誉全球。 还有一种茉莉叫紫茉莉,是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夏季傍晚开花,乡间多唤晚饭花,很香,又名夜姣姣。和茉莉不同,它结籽,果实形似地雷,故又名地雷花。 紫茉莉香味不及茉莉,它的根、叶、果实、花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痈疮肿毒等功效。 一朵,两朵,都是茉莉,都这么美,这么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