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一棹趁湘波, 傍岸间行任著靴。 荒坝拖船争踞埠, 渔家晒网恰临河。 土翻高垄耕黄犊, 水涨横塘泛白鹅。 十里村墟斜照外, 红墙古寺锁烟萝。 ——清·来鸿缙 根据碑石上的说法,横塘牛埭位于萧山义桥镇湘东村横筑塘自然村,是古时的一处运输中转点,也是萧山区现存唯一的牛埭。所谓埭,是设在河道中保持定水位的拦河坝,古代船只过坝时始用人拖,至南北朝改用牛拖,故名牛埭。 到北宋年间,工部侍郎张夏(萧山河上人)奉命在横筑塘一带兴修官塘。横筑塘周边有一座南塘庙,庙不大,原称“张神殿”,就是为纪念张夏而建。 和此地相关联的范蠡“遗鞭成黄竹”的故事,在方志中记载颇多。如《越绝书》中,就有“范蠡遗鞭于此(黄竹山),生笋成林,竹色皆黄”的记载。明嘉靖《萧山县志》记载:“文笔峰(去县南二十五里)绝顶旧有塔,又曰塔山”。明万历十三年的《绍兴府志》又有记载:“黄竹山(在塔山西南)竹色微黄,状如刀削,云是范蠡遗鞭所生”。萧山人、明朝大臣魏骥诗《舟发湘湖抵峡山途中书事》中有一句:“苍松掩映杨岐岭,黄竹依稀范蠡塘”。 写《舟过横筑塘》的来鸿缙也是萧山人,“来”是当地的大姓,而“横塘棹歌”为古湘湖八景之一,贺知章、温庭筠等人先后到过此地。 我们可以遐想一下,贺知章正是从这里上岸以后,在返乡的路上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第一首是我们很熟悉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首可能陌生一点,却写到了地方的胜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