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为箕,不可以簸扬。 箕盛水,瓢饮足滥觞。 一漱一咽洗髓肠,载援斗柄挹天浆。 半夜箕犯月,大风卷地我欲狂。 起骑箕尾跨石梁,长啸应答惊下方。 张皇醉降黄姑房,哆然大笑箕口张, 水流月明天苍苍。 ——元·张雨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延祐二年(1315),因受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闾牵连入狱,出狱后生活拮据,好友曹知白举荐他为慧因高丽寺的七祖堂画壁,润笔金额不菲,黄公望欣然答应。他的好友张雨,在慧因高丽寺附近的浴鹄湾建有水轩,这首诗正是两人夜谈中张雨所写。 慧因高丽寺,位于今杭州玉岑山、筲箕湾西北面,五老峰东南面,与俞曲园墓、陈夔龙墓、于谦祠等古迹相邻。2007年,参照“古高丽寺图”重建。 慧因高丽寺所在的西湖赤山埠码头,在元代是运河、西湖到钱塘江的水陆通道之一。筲箕、惠因两泉蜿蜒流淌,汇流经赤山溪注入西湖浴鹄湾。而所谓筲箕,即饭筲、簸箕的合称,是江南就地取材的竹器的一种。饭筲,口开,后圆,在乡村,有用饭筲淘洗或过滤煮过的半生半熟的米饭,以便得到浓稠的米汤,再用竹箴子蒸过滤后的米饭;箕,乃簸箕,口方底合,是农家用来簸去五谷粮食中的土尘和草屑的工具。 黄公望画壁结束后,在慧因寺的筲箕泉边,结庐筑室“大痴庵”。草庐建成之时,他48岁,改号“大痴”,人生如痴,至于为何而痴,就让人自由想象吧。到后来富春山居时,巧合的是,南楼之侧,也有着形似筲箕的溪湾。 筲箕泻珠是慧因十景之一,明代李翥《慧因寺志》卷二《景物》中这样写:“俗呼筲箕泉,以石形相肖,名甚不典。在寺西北南高峰之麓,隆石磊珂,一泓涵淡,倾珠漱玉,折而东南与慧因涧合。元黄子久公望筑室其上,号大痴庵。今榛莽凄迷,不能辨其遗址矣。”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