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是一条古运河,笔直地穿越临平城区,东段有两座古桥:隆兴桥和桂芳桥,我的两个18年与上塘河息息相关,可以说我是伴着上塘河成长,两座古桥见证了这段历程。 我第一个和上塘河相依相伴的18年是出生到高中毕业这段时期。我出生在东大街梅潭堰,这是一个沟通上塘河与下河的水利设施,可以让船只从堰坝上下,“梅堰渔火”曾是临平十景之一。我家老屋在两座古桥之间,我的小学和中学都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梅潭堰上下船只“拔船”的壮观、夏日上塘河里鱼类“浮头”带来的狂欢、河边“消防洋龙”演练的轰鸣、隆兴桥南面农村里络麻和甘蔗的大片青纱帐,是上塘河畔给我留下的乡愁印记。 我第二个和上塘河紧密相连的18年是在桂芳桥社区工作的时期。桂芳桥社区由以前的东大街居委会和北大街居委会于2001年12月合并而成,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桂芳桥命名,是临平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老社区。2007年6月我担任桂芳桥社区党委书记,我一心想在这个岗位和平台上,服务好我的乡邻,为我们的家乡做一些能够被铭记的事。 堰坝早就因为失去作用而被填埋,堰西的房子也拆迁建成了清河花园、文园公寓,但是堰东有一大片居民自建房,很多是木结构的老建筑。这些泥墙、木椽、砖瓦,距今有五六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历史,能抵挡住强台风吗?2008年,区政府下定决心,将东大街梅潭堰、河南埭曹泥船以及临平绸厂区块列为“大东安综合改造项目”,彻底解决这一区块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梅潭堰除了老房子,还有三幢临平最早的四层楼房,面积很小,厨卫都是共用的。有人家在楼道搭灶台,只要一家炒辣椒,全楼的人都会咳嗽。每层的楼梯转角是一个倒粪处,需要自行将“痰盂”或马桶进行清洗,楼房底下有化粪池。老房子的每家每户在规定时间将马桶放在门口,环卫工人拉着粪车逐户收集。公共厕所在100米外,每天早晨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男人嘴里抽着烟手里攥着纸,一边排队一边聊着国际大事。 大东安综合改造指挥部从各个部门抽调来精兵强将,加上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了三个工作组,首先进行细致的入户调查。根据征迁区块人均居住面积小、收入低、困难户多的情况,指挥部向上级争取到了确保困难人群保底居住面积的优惠政策,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和欢迎,整个征迁工作在三个月内顺利完成。那年中秋节,由桂芳桥社区倡议,梅潭堰居民自发参与,每家每户端来拿手菜肴,13张大圆桌在东大街上一字排开,办起了“征迁邻里百家宴”,并相约五年回迁后重聚。 几年后,梅潭堰建了水岸嘉园安置小区,隆兴桥北建了商品房小区,南岸的临平绸厂旧址建新天地文创园,曹泥船地块建了杭报金都大厦,临平城区的东部焕然一新。小区居民的回迁入住、文创园商家企业的入驻开业,兴旺了上塘河两岸,万家灯火璀璨了这方古老的土地,温暖了无数人。从“梅堰渔火”到万家灯火,不仅是自然景色到人文景观的升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