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什么?每日忙于工作、生活,整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还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常常看到一些历史名人、名臣的家风、家庭教育的故事,但是很少在我们这种普通人家中听说关于家风的话题。 不过认真想想,其实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也是有家风的。只不过因为太过潜移默化,反而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我们今日对孩子的教育,都根植于父母一辈对我们的教育。春风化雨,代代相传。 我们这代“70”后,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敬老人。现在我们为人父母了,也从点点滴滴入手,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平时有好吃的一定要给老人先吃,有好穿的也要首先考虑到老人。在衣食住行上,一定要尽力照顾好老人,这是最起码的做人根本。 记得女儿在读幼儿园时,好朋友寄给我两箱糖水黄桃罐头。我收到以后,就准备把两箱罐头分别给两家老人。女儿跟着我开着车去送,一路上她眼巴巴地瞅着罐头,很想吃的样子,我装作没看见。 送完黄桃罐头,回家的路上,女儿终于忍不住了,满脸的失望,眼睛水汪汪的,委屈得快要哭出来。到家后,我跟她讲道理。我说,妈妈也是人家的儿女,是小辈,孝顺老人是本分。有好吃的应该第一时间想到家里的长辈有没有吃到。我们晚辈想吃可以自己开车去买,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出门买东西不容易,吃到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女儿听后点点头,沉默了一会,突然开窍了似的和我说:“妈妈!妈妈!这是不是《弟子规》里写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不对?”于是,我趁热打铁,和她一起复习了一遍《弟子规》。那次她学得特别投入,红扑扑的小脸洋溢着终于理解之后的兴奋。 从那之后,有什么好吃的,女儿有时甚至比我想得还周到,会把好东西分成几份,两份给两家老人,两份给两个阿姨。这已经成了女儿的自觉习惯了。 小时候,我长在农村,下面还有两个各相差2岁的妹妹。三只书包,靠地里的收成远远不足以支付学杂费。父母长年累月地起早摸黑,为了生活,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家教。我们姐妹仨读书都非常自觉而刻苦,后来都考上了大学。两个妹妹更是以全区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等名校。 如今父母年近七十,还是每天早起料理着老家的田地,应时应节种上各种蔬菜,自己吃不完的拿到城里来卖。等我有了孩子,成长岁月里父母终日辛劳的身影更是一日比一日清晰地浮现。以父母为榜样,我和孩子爸爸的货运公司也扎扎实实地一天比一天红火。我们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在公司里,工作非常繁忙。尤其是她爸爸,既要管理公司,又要常常出差联络业务。 女儿看在眼里,非常体谅我们,从来没有怨言。每次吃完饭后会主动收拾桌椅;自己的衣服也常常自己洗;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第一时间就做好,绝不拖延;即使是周末,也准时起床,不赖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女儿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公、外婆身边度过,外公、外婆经常提醒孩子不要浪费,即使是一粒米也是很多人付出辛勤劳动得到的。他们自己一年到头也难得买一次新衣服,总是说,家里的衣服多得柜子里都放不下了,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这些孩子都记在了心里,有时候还会劝我,家里衣服多着呢,别网购啦! 一般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喜欢或者还不能理解那些大道理。现在想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正是我们的家风吗?这些微小的善意与日复一日的勤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和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