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鱼》 陈冲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7月 “我叫陈冲,我爸爸叫陈星荣,我妈妈叫张安中,我家住在平江路170弄10号。” 在陈冲自传性散文作品《猫鱼》中,随着这一句开场白,读者与陈冲一同踏进如烟往事。陈冲书写的上海是她记忆中的,是她心爱过的人们“重重叠叠留下的枕头凹印”,很快不见踪影,但切实存在过。 “我喜欢写信,因为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展开的对话。” 在《猫鱼》里,陈冲用一封封真挚的往来信件,刻画着自己过往人生的光影,是她自己也不能准确描摹的故事。她笑称自己是过去的人,除了偏爱写信,也偏爱审美的人生——“岁月教会了我,最美好的事大多都是没有功用性的。” 她的书里,全是细节。 关于幸福,她想起的是棉被里的阳光味道: “日落时,人们捧着晒了一天的被子,把脸埋在里面闻太阳的味道。如果幸福有一种气味的话,梅雨季后第一天阳光照射过的棉被的味道,也许就很接近了。” 关于生活,她这样自我袒露: “如果有人问有什么养生之道,那么瓯海的山、湖、橘树和苹果绿的小睡房是我的回答。” 从少年时四处漂泊拍电影,到成年继续去美国闯荡,陈冲一路从妹妹到最佳女主角,到没有姓名的亚洲面孔,到戛纳电影评委,她生猛又单纯,破碎和建构之间,逃离和建设之间,她说她依然爱大笑,笑得很不文雅,也许这是她保持健康、蔑视困难的法宝。 功成名就后,还是很坦诚:“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脚踏实地地生活。” 陈冲在书里记录了一个生活情节,非常戏剧化,甚至让人惊叹:“我开车回家。夜深人静,只有黄黄的路灯照着一排排红瓦小洋房。突然间,一只孔雀出现在街中心,沉着地散步。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个时候,那只孔雀停住了。它在一家开满玫瑰的花园前站了片刻,便从容地打开了它所有的尾羽。我惊愕地看着路灯下这只开屏的孔雀,不知所措。不知过了多久,它不见了——像一个永不复得的机会从我们的生命里消失了。” 这只孔雀,仿佛是一个隐喻,几乎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如此这般,突然出现,绚烂,转而消失…… 尤其是,爱情。 失去的人,总是会以更合适的面貌出现:“我们在互相的身边可以休息。”真正的伴侣也许是朋友。而陈冲生命真正的孔雀,可能是她自己——不断成长和陪伴着的自我。 “演员这个职业给我造成的自卑感。我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伪劣品。或许,这份不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它一直都在折磨我的同时鞭策我。回头看,我一生的努力都是在企图把自己从伪劣品变成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