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为一口井》 蔡适任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 渴望触摸乃至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大概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尤其是对那些声名卓著又特立独行的人定然更具诱惑,这就有如出入外表艰难险峻、其内瑰丽的溶洞一般,令探路者欣然着迷。当然,这种了解或进入,需要特定环境或契机,才有可能得偿所愿。 我对此有一点真切体会,是在阅读三毛作品的时刻。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20世纪70年代初,三毛只身前往撒哈拉沙漠,在炙热黄沙弥漫之旷野,与荷西谱写爱情传奇,让人为之感叹。所幸,在三毛留存的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字里,始终留存她的自由和洒脱,撒哈拉的辽阔与厚重。一边是物质世界的简陋和拮据,另一边是精神世界的丰沛与深邃。特立独行、率性浪漫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些充满性灵的文字,如飓风过境,横扫无数对远方和未知怀揣憧憬的文学心。 有多少人读过三毛,就有多少种心中相似而又相异的三毛形象。为什么要一往情深地奔向沙漠?只因“沙漠是三毛‘前世的乡愁’”。 作为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博士,蔡适任的文字冷静明丽,将三毛感性永恒的文字置放于撒哈拉文化脉络中,从完全对等平视的三毛视角来解读、剖析,为人们展现了一位立体的客观的三毛。她的作品《沙漠化为一口井》展示沙漠风俗民情、地域文化差异等。难能可贵的,文中还穿插了如“小石头刮澡”这类对三毛文字的推敲,辨其真伪,还原真相,对三毛的生活场景融入自己的思考,思辨且独特。 蔡适任与三毛有着相似的行走经历,这让人不禁感慨纸上相遇的难得与神奇。“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棵远方的橄榄树,或流浪,或逃难,莫不渴望一个更好的地方,是而启程。”广袤的沙丘如大海波涛汹涌,连绵不绝直到世界尽头,瑰丽、沉静,美得不可思议。撒哈拉亘古不变的天空、苍穹背景下的血色斜阳、红沙丘上的满月……林林总总皆成为作者笔下的诗意之境。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因此而增添了一条探寻三毛精神世界的途径。 沙漠是三毛“前世的乡愁”,而助推蔡适任去找寻的,是如何安放自身的生命困顿,三毛与蔡适任都有着一种堂吉诃德似的勇气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天真。 来处真的不重要,所以三毛要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抵达沙漠其实也并不难,但沙漠显然不是三毛的终极目标,那解渴的水井才是,所以三毛才会说:“沙漠之所以迷人,正因为不知道它在何处藏着我们看不到的水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