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节,梅与蜡梅正一同盛放。蜡梅是从上一年年末陆续开放的,此刻已越过巅峰;而梅则是1月中旬才开的,此时恰好渐入佳境。两者相较,我更喜欢蜡梅。花色是淡雅的黄,上了油似的温润,泛着光泽,花香清淡而弥久,一直钻到人的心底最深处。 蜡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因花黄色,最早,古人是把蜡梅叫作黄梅的。王安石同母弟王安国有《黄梅花》一诗说“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描绘了蜡梅花的色泽如黄莺羽毛,又如散着花香的蜂蜡,那是一种晶莹剔透且闪着光的嫩黄。元代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选编了此诗,并在诗后注曰:“熙宁五年壬子馆中作,是时但题曰黄梅花,未有蜡梅之号。至元祐苏、黄在朝,始定名曰蜡梅。”他的意思是说到王安国写这首诗的熙宁五年(1072),蜡梅还普遍被叫作黄梅,一直要到元祐(1086-1094)年间,经过苏东坡和黄庭坚吟咏,黄梅才正式被叫作蜡梅。比苏东坡、黄庭坚晚一些的宋代文学家周紫芝(1082-1155)在他的《竹坡诗话》里也说:“东南有蜡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 黄庭坚最常被人提及的蜡梅诗是五言绝句《戏咏蜡梅二首》,他还专门为蜡梅写了说明,“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木身与叶乃类蒴藋。窦高州家有灌丛,能香一园也。”苏东坡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里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从此,蜡梅名满天下。有王十朋的《蜡梅》诗为证:“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葩。” 苏东坡先生在写蜡梅的时候,还将它当作梅的一种,殊不知,在植物学上梅和蜡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到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已经把蜡梅的身世搞得很清楚了,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开辟园圃,种梅种菊,赏四时景,写有《范村菊谱》和《范村梅谱》。《梅谱》写梅十余种,其中也列了蜡梅,说得很清楚:“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而且蜡梅也不能写作腊梅,早在明代,王世懋就在他的《学圃杂疏》一书中纠正过:“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蜡梅还引领过古代女子的美妆风潮,相传发明“落梅妆”的寿阳公主当时正是小憩在蜡梅花丛之下,一朵蜡梅花不偏不倚落在了她的前额。因为这梅花妆是黄色的,所以又有“额黄”“花黄”的别称。 蜡梅几乎是杭州每个公园的标配,只不过大多散植在各处,需得循香寻梅。比较集中的有灵峰探梅里头的七丛古蜡梅,它也是最出名的,叫七星古梅,相传清时所植,已历百年;太子湾公园东侧也有一长排,其中迎宾亭边那一丛,年年繁花,伞一样覆在茅舍顶上,盛得令人赞叹!中山公园“孤山”二字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大丛蜡梅,孤山大草坪北面的梅林里夹杂种了几株蜡梅,散落在林社边的小径左右,幽香阵阵,是梅花断断比不上的;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也都有蜡梅,无论是大殿旁还是甬道边,长在寺院里的蜡梅总是比别处多一分灵性。 文人雅士偏爱岁朝清供,蜡梅亦是供品之一。汪曾祺便写过自家旧园的蜡梅,大年初一一早,选一枝丫好看、花蕾多的折下来插在大胆瓶里作清供。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