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里的人情味 | 衣禾(浙江萧山人,金石爱好者) 在朋友家小坐,初冬的阳光明晃晃的,不经意间发现窗下有几块黑漆漆的砚台,一问,说都是残碑做的。我起身拿起来看,都是歙石,背面都有字。其中一方上的三行字很有意思: 书人天官道士 保人李定度 见人张坚固 虽然没有年号,但从书法来判断,应该是宋代的。“保人”和“见人”在明清时期的私契上见得最多,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合同,一般多是买卖合同,也有借钱的。和官契不同,立约双方为了维护契约精神,需要有一个或几个在经济上有能力且公认人品好的中间人,“见人”和“保人”就出现了。 可以想见,自有商品流通开始,就有这样的见人和保人。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张坚固和李定度先生,有名有姓,十分靠谱。 问题是,“书人”是天官道士,这就太不正经了。我们在明清时期的私契上看到,书写的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应该有名有姓,虽然不承担什么责任,但也是见证人之一。于是有了第一个问题:这刻在石头上的契约,应该是很正式、很重要的,为什么会有一个署名听起来如此不靠谱的记录员? 因为两位先生有名有姓,查询一下很有必要。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张坚固和李定度见证和担保的契约有很多很多,时间跨度还很大,而且都是买地券(墓券,中国古代的随葬明器)。在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广东就出土过一方买地券,张坚固和李定度的名字被刻在了石头上。一直到元代至正五年(1345),张坚固和李定度两位先生居然还活跃在买卖土地的商业活动中,同样被刻在石头上。这两位先生基本只做买卖土地的担保工作,且连续工作了上千年。这样看来,张坚固、李定度两位先生和天官道士一样是不靠谱的。 买地券“买”的都是墓地。浙江金石石刻中著名的东汉大吉山买地券和张坚固、李定度两位先生做的工作就是同一性质。此刻石在绍兴,并没有放进墓里面,而是在一块裸露的山石上做了如下记录:“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值)三万钱。”看来在东汉时期,张坚固和李定度两位先生还没有上岗就业。 20世纪80年代在江西临川的宋代墓葬中出土了两个俑,足底有墨书,写的也是这两位先生的名字。这是我们第一次从文本之外看到两位先生的形象。他们做的工作对死去的人很重要,因为“买地”是为逝者用的,就是阴宅。有房子有户口了,才能在另一个世界体面、合法地生活。张坚固和李定度先生经手的买地券,是象征性的,是和阴间的官府老爷们有一个书面的手续,所以不仅见人、保人、书人是虚构的,连买的价格、墓地的四界等等都是虚构。这是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亲人所做的最后的保障工作。这样看来,多少是温情的。而且张坚固和李定度先生是很清廉的,他们从来分文不收。 两位大神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人心中是实在的。名字呢,也很有讲究。张和李,是最普通的姓。“坚固”这名字自然是希望这个契约有永久不变的意义,和人间一样,若是契约作废就不妙了。那么“定度”又有什么讲究呢?这就是度量衡的范畴了,契约没有变化,但一尺一丈的实际长度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阴间的亲人就有可能吃苦,反过来会影响活人的美好生活,因为活人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对自己在阳间的生活有所帮助,即我们所说的保佑后代能升官发财、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等等。 虽然汉代的买地券没有见到两位先生的大名,但实际上这样迷信的观念,却是汉代开始确立的。活人的算计,张坚固和李定度先生最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