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青春浩浩荡荡
2023-05-05 09:58:24杭州网

在又一个青年节到来之际,青年们身处又一次全球化的进程,人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一个看似普通的职业打工人,在业余时间他也很可能是一位主播、书写者、摄影师……

4月29日,张信哲在“大莲花”开唱,我的部分70后友人和大部分80后友人几乎悉数到场。朋友圈被视频和照片刷屏,在全场大合唱里共忆青春年少,那些被歌声陪伴过的岁月如一幕幕电影般闪现:求学、求职、热恋、失恋、离开、抵达……

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是余华的成名作。他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大约不会想到这句话会如此经久不衰,成为青春标志的存在。

是的,远行,这是青春的关键词之一。

在小说里,“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决定开始一次成年后的独自远行。当十八岁的青春被放逐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等待着“我”的将是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出门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眼前的新鲜事物总能在记忆里找到熟悉的过往,“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但世界总会给你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汽车抛锚了,一些人抢走了车上的苹果,他们甚至打伤了阻拦的“我”,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并在拿走我的行李后骄傲地离去。

“我”是唯一的受害者,孤零零站在抛锚的车前,结束了远行。

当然,这是小说里的远行。对于现下的多数年轻人,十八岁将彻底告别少年时期,第一次长时间地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去往远方求学。

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既有象征意义,亦会影响深远。

我的十八岁远行发生在1999年夏天。八月酷暑,我尚未摆脱高考失利的阴影,搭乘着一辆长途汽车,忍受了大半天的汽油味,从海边小镇再一次来到杭州。

尽管我每年夏天都来杭州探望外婆,并在此度过一个自在快乐的暑假,但这一次显然与以往不同。带着对前途的一无所知,我进入了一家自考学校,与少数高考分数上榜却因为志愿填报失误的同学、少数高复过一次却仍未上榜的同学,以及多数成绩极差被家长送进校门再读几年书的同学,一起度过了艰苦又特殊的四年。

艰苦的一方面是由于外部条件,学校处于初创期,校舍是租用的,一共只有两栋楼,一栋是教学楼,另一栋就是宿舍楼。宿舍楼的第一层是食堂小卖铺,第二层是男生宿舍,第三与第四层是女生宿舍,比起中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更显简陋。另一方面是迫于自学考试的难度,为了提高各科通过率,学校的管理制度效仿中学,早自习晚自修,课程排得满满当当,请假亦非常严格,似乎经历一个暑假后,又回到高考前苦行僧般的日常。

而其中的特殊之处,是当时人们普遍对自考还没有太多认知,专职的自考学校还属于新兴产业。包括我自己,在看到一张招生简章后,只是一心以离开小镇去往城市生活为目标,一脚踏进了学校的大门,莫名其妙地开始了“新闻学”自考之路。

热爱

艰苦并非痛苦。与小说里的“我”一样,我们天真单纯,即使深夜里痛哭过,但天亮时依旧热爱这个世界。

青春的另一个关键词,当然是热爱。

热爱每个晨起早读的日子,每个考前背书到夜深的日子。晚自习下课后,在简陋的小食堂与同寝室女生分食一碗青菜大排面,在卧谈会上交换脸红心跳的秘密,被本地的女生普及张信哲与陶喆的歌曲、邦威和班尼路等服饰品牌,借用她们的BP机和手机。《流星花园》风靡之时,我们结伴溜出校门去文三路、学院路夜市买“F4”的海报,回来后贴满寝室墙面。毕业前夕的暑假,在某报社实习,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扫地,大太阳底下,跟着负责社会新闻的记者去采访,第一次以实习记者的名字见报。那个时候,如果以体育场路为城市中心出发,一辆自行车是可以抵达杭州每一处角落的。

我每天都接受着纷至沓来的新鲜事物,虽然这不是一个常规的大学生涯,但新世界的大门正以另一种角度在慢慢打开。

除了热爱,别无选择。

相信

之后是拿到毕业证书,求职、入职、失业、再次求职、跳槽、入职,动荡不安且循环往复。遭遇了非典时期的惶惶不安和无人问津后,2005年春天,因为一则招聘启事,我偶然地叩开了现在这个公司的大门。经过心理测试、笔试、面试等重重考验,又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正式上岗,从此与通信行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战战兢兢地接起第一个电话,诚惶诚恐地拨出第一个电话,到第一次带团队,20多个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一起上白班和晚班,一起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从第一次除夕值班,次日因买不到回家车票而站在售票处嚎啕大哭,到第一次组织召开启动会、推进会、总结会。从第一次知道什么是KPI,什么是绩效考核,到第一次参加竞聘,第一次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直至在一次次职场经历中被塑造、被打磨、被训练为一个严谨的职业人。

即使遭遇过一些曾经认为非常惨痛的经历,即使被打趴在地上,爬起来后依旧相信这个世界的友好与善良。相信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信念感,永远如此强烈。

那么,第三个关键词就是相信。

勇敢

时隔104年,在又一个青年节到来之际,想起五四时期的那些面孔,依旧热切而生动。许知远说,“他们面对的是另一次全球化的过程,是由一个铁路、电报、电影、报纸、杂志构成的全球化的过程。他们要挣脱思维的窠,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探知世界的方式。青年成为这样一个标志,记载着某种社会异端的浮现,又代表社会进步历史观的未来。”

而在当下,青年们身处又一次全球化的进程,人们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在良渚的玉鸟集,青年们跨界、“斜杠”、破圈,以重新发现自己的态度去阅读、社交、生活。

这并非是文艺青年才有的权利和属性,事实上,在国内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小镇、乡村,已有很多青年人在不断尝试多种可能性。或者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手艺人,传承非遗文化;或者回乡创业,将直播、短视频等更多有趣的互联网手段应用其中;或者将乡村与艺术连接在一起。即便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职业打工人,在业余时间他也很可能是一位主播、书写者、摄影师,具有另一重职业和身份。

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某一面墙上,年轻男女们贴上了这样一些观点:反对虚伪,反对故作高深,反对矫揉造作……

这或许就是今天的“我是我”,注重自我表达、环境保护、个人自由、行为意义。想起我喜欢的美国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丽克写下的诗句:我勇敢,我抵抗/我把自己置于火上……

青春浩浩荡荡,唯勇敢不可辜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张小末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喜迎亚运挥动青春 他们在绍兴棒(垒)场度
中俄青年以“音”会友杭州-喀山举行线上音
西湖高价打捞手机事件系自导自演
拱墅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 23个亚运青年
淳安“假日外摆”点亮县城“烟火气”
盖上被子午休啦!杭州这个区在全省率先实行
共迎亚运润肺乐跑 建德市举行17公里绿道
女子向大熊猫投掷玉米芯 成都熊猫谷通报:
盗伐贩卖古树案追踪:保护古树名木存多重困
秦昊5天瘦8斤 妻子伊能静晒出减肥食谱

杭州影像


半山有杆秤 称了几...

绘青年故事 扬向上...

“岩”上芭蕾 “攀...

杭州无障碍电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