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聘专职调解员,4个月参与化解100余起“官民”纠纷——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1-19 14:43   

浙江日报

行政争议,俗称“官民”纠纷。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久前,在杭州经营装饰公司的汪先生没有经历多少波折,在两名专职调解员的调解下,仅用一周就化解了他与人社部门关于该公司工人工资的争议。“没想到能这么快解决问题”,汪先生的这句肯定,正是今年7月以来杭州试行聘请专职调解员调解行政争议的初衷。

以往通过复议或诉讼解决行政争议,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老百姓对有的案件结果不满意还要持续申诉。有了专职调解员后,法官和复议工作人员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办理疑难大案要案,调解员则可发挥群众工作优势,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4个月过去了,这个做法好不好?第三方调解的效果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杭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探寻答案。

调解员各方信服

善于谈心说理又懂法

今年7月底,杭州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李德成接手了一起5元钱引发的纠纷。

杭州市民林阿姨过马路时,走了不到一半,绿灯跳成红灯,她加速冲了过去。刚到马路对面,她被交警拦下,罚款5元。林阿姨觉得委屈,提起了行政复议。

林阿姨没想到,接受复议工作人员的调解建议后,来的是一位“老同志”。“他和我一样是个退休老人,能管用吗?”一开始,林阿姨对李德成有些不信任。

“说实话,我当时刚当上专职调解员,心里也没底。”李德成找到林阿姨,安抚她的情绪,又站在遵守法律法规的角度告诉她交警的处罚没有错。在一次次聊天中,林阿姨慢慢发现李德成很靠谱,不仅讲道理还懂法,于是敞开心扉告诉他,其实是当天交警的态度不够好,才让她不高兴。

找到了根源,李德成带林阿姨来到交警大队。双方握了握手,林阿姨的心气顺了,很快撤回了复议申请。

得知这件事,杭州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协调处处长钟鼎文很欣慰:“专职调解员和复议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更大程度地让老百姓懂法、信法,愿意接受调解来化解行政争议。”

对行政争议调解,相关部门并不是不重视。早在2017年,浙江一些地方就针对不断增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开始探索设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2018年12月,在总结提升余杭区等地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杭州市本级中心成立。2019年12月,浙江省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在杭州揭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由此实现省市县全覆盖。

各地的中心成立后,普遍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平台”运作。杭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分别在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置了行政争议调解室,但由于没有专职调解员,工作人员精力有限,有些纠纷没办法深入细致地调解,致使调解中心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

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鲍常兰也有相同的苦恼。每年到法院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平均超2000件,一部分引导到调解中心后,却没有合适的人接手,还是得事事靠法官。调解中心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找专业的调解人员提上日程。

然而,找谁是个难题。“既要善于谈心说理,又要精通法律业务,这样的人可不好找。”钟鼎文说,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分析比较、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杭州市人民调解协会,“人民调解员长期干群众工作,对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研究,干这个工作最合适。”

但李德成打起了“退堂鼓”,“调解行政争议,不比调解家长里短,行政机关相对比较强势,我们的调解员没有职务,他们会听我们的吗?”

经过几次调解,他发现司法局和法院会积极引导行政机关配合调解,这才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这样一来,我们就敢于调解。哪怕没有权力,但我们有对法律法规的较深理解和合理把握能力,以理服人,才能让行政机关认可、老百姓信得过。”李德成说。

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另有4名专职调解员加入这支队伍。他们中有退休法官、工会老干部,还有心理咨询师等,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化运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钱祎 通讯员 童跃军 骆萍英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分别在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置了行政争议调解室,但由于没有专职调解员,工作人员精力有限,有些纠纷没办法深入细致地调解,致使调解中心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一次,市民姜先生被扣了小客车竞价保证金,便提起行政复议,纠纷随后转到杭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得知这件事,杭州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协调处处长钟鼎文很欣慰:“专职调解员和复议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更大程度地让老百姓懂法、信法,愿意接受调解来化解行政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