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加法”:谋一隅到谋全局——探寻杭州为“母亲河”保护发展立法背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0-15 12:29   

从西湖时代到拥江发展时代

一部法规如何引领发展

《条例》不仅仅只专注于保护层面,更通过具体要求和相应举措,进一步引领钱塘江未来的发展。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很多来杭州体验“钱塘江水上游”的游客,都选择去高端游船“梦航”号上体验一把。据了解,沿钱塘江一路顺江而下,杭州正在推动三江两岸航线常态化,北上无锡、苏州的“通江达海”或许不再是遥远的梦。

而这也是新实施《条例》中的一项内容。作为杭州拥江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被放在《条例》中绿色发展的板块开篇,杭州坚持大力推进沿江、跨江和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一江春水穿城过”早日成为现实。

除交通外,《条例》在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都规定了相应措施,如推进旅游发展,落实钱塘江及两岸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开展生态旅游协作;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确对绿道、绿地、公共广场建设及运动、休闲、观景、亲水等公共活动空间设置的要求等。

“亚运会前,全长1000多公里的钱塘绿道也将全面贯通,从大江东可一路骑行到千岛湖,沿途还设置码头、驿站等设施。”杭州市拥江办副主任黄昊明告诉记者。在外界看来,这些都体现了“还江于民”“还绿于民”原则,也将让杭州市民真正成为《条例》的直接受益人。

此外,《条例》还聚焦两岸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根据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来确定各区县(市)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钱塘江及两岸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比如,区别于沿江其他城区的产业定位,对于特别生态功能区的淳安,就聚焦大健康、水饮料、有机食品、旅游度假等九大重点产业,在秀美山水之间,建立起“无污染、小空间、高效益”的新型生态工业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方洁,是《条例》起草初稿课题组负责人,在她看来,杭州有着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的使命,《条例》体现了整体观、系统观和协同观,不仅影响一条江与一座城的发展,从更广阔的时空来看,更是杭州积极参与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点睛之笔。

“钱塘江及两岸区域是杭州湾大湾区的中心轴线,除杭州外,钱塘江流经的嘉兴、宁波、上海等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条例》为杭州融入这些蓝图提供了新动能。”方洁告诉记者,比如,当下,杭州正在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动钱塘江金融港湾布局,《条例》为产业布局提供了指导思想。

为了健全钱塘江保护与发展治理的制度框架,率先为钱塘江立法的杭州,已在持续不断地对《条例》进行充实拓展,积极有效地出台配套措施。截至目前,杭州已陆续出台实施《关于加强钱塘江两岸规划统筹管理的实施意见》《钱塘江绿道系统与公共空间专项规划》等一批配套文件,接下来,还将加紧制定出台一批前瞻性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实现治理“精细化”。

大江东去,未来已来。在黄昊明的愿景中,希望通过构建钱塘江流域保护和发展制度体系,不断推动钱塘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级滨水区域,把钱塘江流域描绘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他笑言:“到时候人们再说起钱塘江,就不会只想到大潮了。”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彧 刘健 通讯员 徐悦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