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客户端讯 21日上午,顶着三伏天的高温,20余位文物、考古、规划、文化专家学者齐聚富阳区新登古城古城墙前……沿着城墙绕城一圈,大家集思广益,为古城如何复兴,出谋划策。 新登是一座历时近1800年的古城,经历唐初(公元684年)、唐末(公元891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4年)三次造城。目前记载的2100米古城墙,现存1714米,80%以上保存完好。 走在古城墙外侧,古城内外的部分民居已经拆除,为古城复兴腾出空间,绿植攀满古城墙,还有些房子就建在古城墙之上,触摸着五六米高的城墙,虽然城外已经拆成一片废墟,依然能感受到有人居住过的烟火气。 专家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古城墙的东、南、西、北和小东门共5个门。 南门至西门段保存得最为完善,考古也已基本完成,发现了砖砌道路遗址,以及排水沟的遗迹,南门道路东侧还发现了原会文馆的旧址,并有鹅卵石路面、墙基、地面以及柱础的遗迹。 西门考古正在实施,已发现墙基、路面等遗迹,旁边的徐玉兰纪念馆、越剧文化研究中心等9个单体建筑正在建设;另三座城门正在申报。北面是新登中学,一部分教学区已经和城墙融为一体,还有一部分城墙的墙心仍在,墙面已经脱落。 “古城复兴最重要的是古城墙保护,但城墙修复的砌法、石材的用料都有讲究,而且一定更要按照完整版修复起来。” 按计划上午行程只是绕着古城墙走一圈,但专家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到城里看一看。 新登古城内的建筑基本是新建的,建筑不老,但格局老,还有唐代的古井藏在街头巷尾。“光是城墙复兴还不够,城内怎么弄同样重要。首先要有定位,是文化遗产方向,还是纯旅游方向发展。” 经过一早上的实地走访,专家学者们对古城有了实际印象,如何复兴?专家们有话说。 下午,“千年古城复兴”杭州市富阳区新登古城复兴专家学者专题研讨会在富阳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一起为新登古城的建设建言献策,各个专业角度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思路大开。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是富阳“乡贤”,他为年轻时从没到新登探访古城墙而懊悔。 “浙江省的古城墙数临海的台州府衙最有名,没想到新登的古城墙竟保存得更完整,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陆建松认为,新登古城一定要在研究之上明确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古城的人地关系,它的未来一定是文旅融合的,而对古城的传播利用,只有“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传承。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锦,在退休前曾任杭州园文局副局长,省文物局副局长杭州市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对上世纪末新登古城墙被评为杭州市文保单位的一幕仍历历在目。 “古代城墙,围山而建的并不多见,只要做好后期的修复工作,新登古城墙完全可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陈文锦表示,但申遗并非一蹴而就——恢复古城面貌要尊重历史古城原有的肌理,体现古代建筑理念、审美,如让护城河水更近、城内街巷应宽度适中等等。 浙江省古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滋类比了全国各地的古城墙,认为新登古城墙最大的特色是——依山而建的单边城墙。 “这是独一无二的,是明清城墙建筑特点的一项重要补充。”黄滋还从景观保护、研究、修缮依据,细节符合历史文脉肌理,就地取材融入地域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古城修建必须倚重历史真实性的观点。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国土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东亚文化遗产专员杜晓帆提出了文化自信。 杜晓帆表示,和普通古城墙拆一拆就能造成城内城外两边大变化不同的是,新登是单边城墙,城内位于城墙之上,因此修缮改建更多的是影响到城外护城河一侧,城内一侧如何打造,同样重要。古城墙彰显文化自信,新登要以“人”为本,关注人,关注城内原生态生活的人,以及与新登有关的人与故事。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周俭从规划角度为新登描绘了一张蓝图。 “我认为,新登古城的最大特色归纳为‘城堡样式的古城墙’。”周俭表示,新登是一个山水环抱中的古城,规划建设应注重山水空间,比如让“十字街”往西延伸至葛溪,实现有机更新;通过望山通溪,打造可以让游客登上城墙上看远山、泛舟护城河通葛溪的格局;通过高城低河,让人们登上城墙找到眺望观景的绝佳点,强化“城墙上的江南”独特IP…… 此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管理教席首席专家董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单彦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上海砺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杜杰等专家学者也就自己专研的领域发表了独到看法和建议,为新登古城的复兴注入了多元化和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