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湘湖边的群山中挖出墓葬群 从4500年前的良渚墓一直到明代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22 08:16   

小小一个山头200多座墓葬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可以说相当密集了

下了南山头,往北山头走,墓葬就更多了,一个山头上有200多座,最早到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最晚到明代,时间足足跨越了4000多年。

杨金东带着我,看了几座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墓葬。

一座唐代墓,用杨金东的话来说“规模狂大”,长宽都是5米多,他说如果保存完整的话,很可能就是杭州最大的唐代墓了。

唐代繁盛,可是很奇怪,在南方包括杭州找到的唐代墓,都很小,而且陪葬都很少。这一座算很大了。可惜的是,被破坏得彻彻底底,除了几个罐子残片,什么都没有留下。

一座汉代墓,墓主人一看就是个藏家,两千年前,他还在世的时候,收藏了一块松泽时期的玉玦,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收了一块他活着时,往前再数三千年的古玩。可能生前喜欢得不得了,死后也带了下去。

一座三国墓,有纪年,为“凤凰二年七月日造作”。它有点惨,墓室一圈有3个盗洞,可能先后被盗了三次。还不死心,还从墓室一直往后挖,想看还有没有后室。

但是这个三国墓的主人,当年也是挺狠的,为了给自己的墓室修排水沟,把原本自己旁边的东汉墓,给整个挖掉了。

这也刚好可以解释一下,小小一片山头,是怎么排下前后200多座墓的。

杨金东说,“晚来的压在早到的墓上头,你压我,我压你,所以很多墓都是重叠的。”

整个北山头,你能看到并穴合葬的夫妻墓,也能看到整整一排、规规整整的家族墓,一看就是整个家族提前规划好的,还能看到,有些土坑墓已经挖好了,占好了位置,但最后并没有下葬的。

当然,能看到更多的,是互相打乱、交错在一起的墓。杨金东说,同时代下葬的墓,肯定不会去干扰人家,但是过了50年、100年、200年,肯定就不管了,哪里风水好就挖哪里。

整个黄家河墓群,目前找到了良渚文化时期至明代的墓葬299座,出土文物约2400件(组),包括原始瓷器、陶器、釉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和石器等。

这几天,黄家河墓葬就将回填、覆绿,就地保护起来。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有个名叫吴莫如的文人

他的印和尸骨一直保留至今

2019年,杨金东说,他们在萧山找到的墓群,不只是黄家河墓群。

李家坞墓群,找到战国至明代的墓葬30座,出土文物308件,有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和料器等,还有5块墓志铭和1块买地券。

明代买地券,杨金东说,蛮有意思,一看就知道墓主人是信奉道教的。

买地券,俗称“阴间土地证”,源于东汉,作为死者拥有阴间土地的凭据。很多买地券上的券文都说,当墓主人买了这块地后,就证明自己可以不受鬼神的侵犯,这就是用“买地券”随葬的原因。

东蜀山墓群,找到战国至明代墓葬27座,出土文物160件,包括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和贝壳等,另有7具保存不一的人骨。

杨金东说,有一座汉代墓里,出土了一件龟钮铜印章,印文为“吴莫如印”,是杭州第二次发现、萧山首次发现。

古代印章分官印、私印,“吴莫如印”是私印。推断,汉代时,这位名叫“吴莫如”的,应该是生前经常用到印章,既然是私印,可能是经常帮人代写家书,反正是个文人,死后印章一起随葬。

和印章一起“现身”的,是一具保存基本完整的人骨。汉代墓,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人骨还能保存下来?杨金东也说,“实在太罕见了。”

一般来说,常规墓葬里的人骨存放不会超过50年,20年就差不多了,这一座汉代墓的底下应该是用了清灰泥,隔水性好,可以防潮,而且致密,所以才有可能保留下来。

杨金东说,明清时的墓葬,看到人骨的概率大一些,因为已经流行三合土,糯米、石灰、黄土混在一起,专门处理过后,不但密封性好,质地比水泥还要硬。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文/摄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