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人行道、停车场积水最多
雨中的“最美跑道”依然很美,但跑道之外可就不那么“美”了。记者穿过跑道外侧绿化带时经过闻涛路上的一个停车场,这里地势高于闻涛路却满是积水,一不小心就踩到坑里。停车场外的人行道上也布满水坑,虽然积水不深,走上一圈,运动鞋湿透。经过这里的路人不约而同地绕开人行道而走大马路。
“不是我不遵守交规哦,这里积水多,要是我推着走鞋就湿透了,你看,大家都这样。”人行道另一头刚好是一段非机动车推行坡道,入口处竖着一块交通指示牌,要求非机动车通过时“禁止骑行”,结果记者站了5分钟经过了十几辆电瓶车,没有一辆是推行的。一位快递小哥看记者在拍照,经过时忍不住吐槽说,这个地方容易积水又湿滑,“推着走,鞋湿,骑快了,人倒”,所以他每次经过都会慢慢开。
城北体育公园设计为城市海绵公园,记者昨天下午来到该公园,正在值岗的保安表示,正巧有几个同事正在排除积水,据了解,大面积积水基本没有,有个别低洼的地方有点。
事实上,记者实地走访的“海绵宝宝”们,基本经受住了这次大雨考验。但另一方面,因为公园、跑道原本雨天去的人就少,所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人行道、停车场,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地方,大多没有海绵设计,选用的建材透水、防滑性能也不够理想,一下大雨到处是积水坑,而且很滑,对通行造成很多不便。
海绵城市也可能会“看海”
“我们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方式,不是一个工程,是一个理念。”投身于杭州海绵城市建设两年多的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规划技术处处长李国君坦言。
“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在做法上有自己的特色,有别于国内大部分试点城市划出某一片区域,只在试点区域集中开展海绵城市的模式,而是通过在全市域所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在项目审批环节落实海绵指标,将海绵建设渗透到所有在杭新建项目中,避免大拆大建、重复施工等问题。”李国君介绍,指标和技术措施,不是空的,有多项具体要求。比如西湖区的白沙泉一带,就是考虑到地形特点来打造雨水收集和综合利用系统的。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杭州诞生了多个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样本”。
“欢迎到某某地看海”,这经常是一场大雨过后的刷屏调侃,那么建设海绵城市后是不是就不会再看海了呢?对此,李国君表示,“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建设海绵城市了,那再有严重积水就不应该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形象化来想一下,一块海绵的吸水量也是有极限的吧,城市海绵也是一样。当然,随着海绵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城市内涝积水问题会日渐改善。”
李国君介绍,杭州的目标,是要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达到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今年,杭州要完成100个重点海绵项目,涵盖建筑类、小区改造类、市政道路类、公园绿地等各种项目类型,通过逐年建设,联片成网,更好地发挥其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等各方面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