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了,走,去江洋畈看飞啊飞的蝴蝶啊!
“啊,蝴蝶啊。嗯……要么换个地方?”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主管单位是钱江管理处,江洋畈就是他们一手建起来的。工作人员一脸认真,“你印象里的蝴蝶满场飞,江洋畈里已经看不到了。”
工作人员说,江洋畈开园8年了,大家可能都没留意,一天天下来,它的变化其实很大很大,大到连里头的生物链都改过了。
而蝴蝶,就是这条生物链上的一个。
曾经蝴蝶多到走在路上要小心别踩到
1999年起,西湖淤泥用管道输送到江洋畈,2003年完工。之后几年,藏在淤泥里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长成了一个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
到了2010年,建在西湖淤泥上的江洋畈生态公园,正式开园。
工作人员说了,早在公园还正在建的时候,里头的蝴蝶就多得不行了。
有多少?砂石路上停满,扑扇着翅膀,懒洋洋地休息,人走过都要小心不要踩到。
后来,公园开起来,花也多了。醉蝶花、醉鱼草、接骨草,还有大花金鸡菊、美丽月见草、绣线菊、花菱草、天蓝鼠尾草……这些花都是蝴蝶们爱的蜜源植物,吃得多了,蝴蝶那就不用说了,根本不用找,眼前飞来飞去的都是。
以前,有位退休的生物老师,经常跑去江洋畈里拍蝴蝶,说只要去了江洋畈,随便拍拍都是收获。
蝴蝶总共分17科,浙江有12科,有400种。但在江洋畈里,这位生物老师就拍到了55种。他说有时运气好,还能拍到在杭州数量都很少的金凤蝶和穹翠凤蝶。
每年五六月,是西湖景区蝴蝶最多最美的时候。前几年,要在整个景区里再挑一个蝴蝶之“最”的话,就是江洋畈。
推荐阅读:
现在江洋畈看蝴蝶
要靠你去仔细找
大约从2014年开始,工作人员说,感觉蝴蝶慢慢少了下去。这两年更是少得明显,以前满眼飞来飞去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
也不是说一只都没有了,有还是有,但是想看的话要从花间里去找了。
环境越来越好,为啥蝴蝶反倒少了?
工作人员说,这要从江洋畈的起源——淤泥说起。
2010年,江洋畈建公园时,淤泥含水量很高,比例达到了284%,一园子的淤泥就像“一锅稀粥”。几年过去,通过监测,园子里的淤泥慢慢下沉了一两米。就好比一锅粥,熬啊熬,水熬少了,粥更多更稠了。淤泥下沉后,煮粥的锅空间更大了,下了雨,水都慢慢往锅里攒,慢慢地,淤泥地里的水就多了起来,水位就上升了。
泥少了,水多了,听上去好像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就是从它打头,改变了江洋畈的“内部生态系统”。
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南川柳。
南川柳以前是江洋畈的“老大”,数量最多,它是最正宗的西湖柳树。现在水多了,南川柳不耐水,慢慢自然淘汰了。江洋畈的南川柳纯野生,死了不补种。南川柳少了,喜欢长在水里的植物,却多了起来,比如芦苇、香蒲、扯根菜、地笋等等,尤其是芦苇,疯了一样地把南川柳曾经的地盘接管了过去,长得密密麻麻。
植物界有了变化,动物界也马上紧跟。
芦苇荡多了,喜欢往这里头钻的湿地鸟类,比如黑水鸡、野水鸭、白鹭,一只只都把家搬了过来。尤其是白鹭特别多,飞在天上的,站在芦苇上的,还有趴在水面上的,处处都是。
鸟来了,尤其是白鹭来了,很多很多小虾小蟹,尤其是小龙虾,就面临灭族之苦。
以前,江洋畈里的小龙虾不要太多哦,简直肆意繁衍,以前往水里看,狐尾藻上都密密麻麻趴满的!工作人员说,当时还操心,怕小龙虾把水草吃光呢。结果鸟来了,尤其是白鹭来了,它的“虾生”就到头了。
江洋畈的保安说,以前早上5点多,进了公园一看,哎哟,栏杆上站满了白鹭,像放哨士兵一样站一排,时不时一只冲下水,一口一个小龙虾。和小龙虾一样“遭殃”的,就是蝴蝶了。
蝴蝶的幼虫——毛毛虫,也是鸟儿们的零食。这些毛毛虫哦,都还没来得及化蝶,就被鸟儿们一只只吃进了肚子,所以以前春天在江洋畈里成群飞舞的蝴蝶,就连带着也变少了。
你看吧,这个世界多有趣,泥少了→水多了→南川柳少了→芦苇多了→白鹭多了→小龙虾少了、毛毛虫少了→蝴蝶少了,江洋畈就这样诞生了一条以鸟类,尤其是以白鹭为“霸主”的生物链。
而在这条生物链上,蝴蝶可能就是“弱势群体”,只剩下了越来越少的存在感。
推荐阅读:
想看蝴蝶
还有西溪湿地呢
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有多好,不用多说了吧?浙江自然博物馆曾经到西溪湿地做过一个物种调查,公园里一共采集到20目、195科的昆虫,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鳞翅目,也就是蝴蝶们。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俞肖剑,在西溪湿地拍照13年了,他说湿地里的植物越来越多样,好多都是蝴蝶爱吃的,蝴蝶也就跟着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
13年下来,他的相机里留下了好多西溪湿地里的蝴蝶。他说,这个季节去拍蝴蝶,保证有收获。
蝴蝶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特点:全世界的蝴蝶,有 14000多种,大多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孙河流域。中国有 1200多种。
蝴蝶的天敌主要有鸟、蜥蜴、蛙、蟾蜍、螳螂、黄蜂、寄生蜂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