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爸爸和爷爷 曾是共和国的雄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01 08:05   

70岁笕桥人周掌瑞的笕桥记忆

机场路刚修好那两年 想认识飞行员的女孩特别多

“一身皮”的帅气飞行员 看到小孩笑嘻嘻打招呼

    1949年1月底,北京南苑机场。合影中的四个飞行员,都是从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出来的。右一为刘善本。 图片由刘笑鹏提供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的“精神标语”

停在笕桥机场的单发动机、单机翼、全金属伏尔梯轻型攻击轰炸机。 图片由杭州市档案馆提供

笕桥,不仅仅是杭州东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小镇,还记录着近现代中国的飞行史。

70岁的周掌瑞说,这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笕桥。

周掌瑞生在笕桥。笕桥机场的围栏外是一条机场港,隔着河的另一面,就是他原来的家。

从1931年到1937年,周掌瑞生活的这块区域,叫笕桥中央航空学校,这里培育了500多名飞行员和航空机械等方面的空军人才。

最有名的有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和乐以琴,当时被称作“空军的四大金刚”。

高志航更是率队打赢了80年前的著名空战。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的第二天,日军18架陆上攻击机开始轰炸中国沿海机场,其中9架飞临杭州笕桥机场上空。

因当时天空乌云密布,能见度极差,日军投弹命中率并不高。

中国空军第4大队发现敌机后,在高志航大队长的率领下,从云层上摸索到云层下,紧咬时机,瞄准开火,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3比0的光辉战绩。

一下子,笕桥名震全国,在杭州的地位比西湖还要高,笕桥的飞行员成了当时杭州姑娘心目中最仰慕的人。

有一首歌叫《西子姑娘》,讲的是西子湖畔一位少女对空军恋人的祝愿,被当时的歌星周璇唱得柔情似水: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望碧天空。一瞥飞鸿云阵动,归程争乘长风。万花丛里接英雄,六桥三竺笼罩凯歌中。

那时候,读航校的飞行员,哪怕放到今天来看,都是如假包换的“高富帅”,有的毕业于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还有的出身名门望族。

但是他们选择了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中央航空学校从在笕桥成立时,门口就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在笕桥的醒村爱国馆,有一张照片,让人难忘——第十二期共47名学员,牺牲的学员头像上都画着白色十字架,一数有30人,还有10位病故。

还有一组数据:八年抗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日机592架,重伤及可能击落95架,4321名空军将士以身殉国。

2015年,张钊维导演在纪录片《冲天》中,记录了笕桥航校的学生:“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中央航校第十期有位学员林恒,他的父亲叫林长民,他的叔叔叫林觉民,他的一个姐姐叫林徽因。

1941年林恒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给亡弟写下了《哭三弟恒》:“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70岁的周掌瑞,印象中已经没有战火纷飞的岁月,在他的记忆里,笕桥机场多了宁静,少了硝烟和牺牲。

“小时候,每天早上6:15,笕桥吹起床号,我们也跟着起床,趴在窗口,看飞行员上早操;到了晚上9:15,又吹起熄灯号,我们也跟着躺下睡觉。”

周掌瑞说,在他很小的时候,顽皮的孩子会溜到笕桥去逛逛,但大家也都知道“规矩”——铁丝网是界限,不能进。

醒村,是当时的眷村,周掌瑞去过很多趟,“都是黄洋房,毛漂亮,幼儿园、俱乐部、中西餐厅、理发室、浴室,啥都有。”

放了假,飞行员们也会出来,笕桥老街有个供销社,常有人来买块香皂、毛巾。

周掌瑞说,小时候看到飞行员出门,“那真的是神气得不行!”,一身皮,皮夹克、皮裤、皮靴,别说村里人了,哪怕是机场里的地勤都穿不上的,只有飞行员能穿。

地位也高,隔三差五要拉练了,一辆大卡车开出来,飞行员都是车里头坐着的,地勤、后勤要跟在卡车后头,喊着“一二一”地跟着跑。

可是,飞行员都毛有礼貌,看到小孩子都会笑嘻嘻地打个招呼,从来都不凶的。

虽然隔着围墙,笕桥机场却浸润了周边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飞行员的训练没有规律,多的时候一天要起飞个三四十次,闲的时候又大半个月都没有动静。

周掌瑞说,飞机一飞起来,轰隆隆轰隆隆,家里的木头窗子都“嘚嘚嘚”地抖,他就趴在窗口,看着飞机一下飞起,又一下降落。

等到1967年,周掌瑞长成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加入民兵,和村里人一起守卫机场。

那时候,大家都说坏人会来机场搞破坏,要军民共建,全村年轻小伙子都出动了,大家轮班,晚上8点开始,绕着机场转,一直巡逻到早上6点,一周三四次,都是义务巡逻。

再后来,到了1971年,尼克松访华,要搭飞机到杭州来。“哗”一下子,村里能干活的人都出动了,都去笕桥机场帮忙——加固跑道。

一条4公里长的机场跑道,印象中全村去了80多个人,很快就修完了,机场还给大家准备工饭,天天都在机场吃。

跑道修完,又赶着去修机场路。周掌瑞说,那就不是笕桥村一个村的事情了,全杭州来了很多人,他们村领到的任务是修桥,就在机场路上的一个小桥,11月8日开工,当时就叫118工程,大家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去,天黑回家,三个月修好。

在周掌瑞的印象里,好像机场路刚修好那两年,里头的飞行员最多,经常一队一队地看到。飞行员多,哎哟,机场大门口转来转去,想认识飞行员的女孩子更多。

“我们村里的女孩子?哈哈,一个没有的!都说自己资格不够,想也不要想了。”周掌瑞说,村里的女孩子见得多了,都知道飞行员谈恋爱哪有那么好谈的?看中了哪个都要找领导去说的。

倒是有不少姑娘,都嫁给了地勤人员,周掌瑞说,他外甥女就嫁了一个,后来跟着老公转业到江苏去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方健  编辑:张一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