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一区70户人家近日陆续贴封条
花半年时间给房子加件“铁布衫”
昨天中午,大雨,黎园社区主任项志良撑着雨伞,走进朝晖一区39幢3单元的裘奶奶家。
“小项,你来啦!整得差不多了!下星期就搬掉哦!你们好叫他们来贴封条了!”开门的裘奶奶看到项主任,头句话让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吓了一跳。
哪有笑眯眯请人来给自家封门的?
还真有,裘奶奶跟邻居们住了30多年的朝晖一区39幢,作为下城区的危房之一,六月底前要腾空并加固了。同步施工的还有它的“邻居”40幢。
今年初,下城区启动了两幢房子的前期工作,最近70户居民全部签字同意暂时搬迁,根据协议,居民搬出去6个月,除了施工的3个月,另外还留了3个月的装修时间,预计2018年元旦,70户家庭就可以搬回来了。
朝晖一区39幢、40幢居民陆续搬离,贴上封条。
朝晖一区40幢建于1977年
下城区今年加固6幢危房,有5幢在朝晖
房子跟人一样,随着年纪增长,功能慢慢老化,需要定期保养、治病。
2015年,杭州启动了城镇危旧房屋治理改造,对象是杭州的危旧房屋,改造方式很多种,拆除、加固改造、拆掉原地建。
今年,下城区要对6幢危旧房屋进行腾空加固改造,其中5幢就在朝晖地区,还有一幢在环北新村。其中朝晖的另外3幢,也完成设计,进入居民签约腾房阶段。
为什么朝晖比较集中?
下城区住建局说,根据摸排情况来看,被列为危房的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子,而朝晖地区是下城区第一批建造多层住宅楼的区域,下城还有一个老房子集中的区域在东新街道。
这几幢房子有多老?
裘奶奶最有发言权。正打算搬家的裘奶奶年轻时候是市棉纺局的职工,朝晖一区39幢的房子是单位给分的宿舍,“单元里头住的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我们这幢是1977年开始造的、79年搬进来,那辰光旁边还是田!我们是朝晖第一批房子!搬进来是开心咧!”
社区项主任点头赞同裘奶奶的话,他说自己在朝晖一区所在的梨园社区工作了17年,多少了解一些朝晖地区的历史,朝晖一区最开始是叫朝晖新村,后来陆续建了朝晖二区、三区,朝晖新村才改名叫“朝晖一区”,可见一区房子在朝晖地区的“江湖地位”。
“老江湖”总归是老了。
五层楼高的朝晖一区39幢、40幢跟附近后建的小区相比,外观的确“老相”很多,外墙上的涂层明显风化、脱落,走进楼道,居民家的进户门大都是老式木门,连楼道灯的电线也是临时加上去的。
2015年,下城区请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市民反映有问题的房子进行过摸底式排查,发现朝晖地区有6幢房子需要改造,这其中有39幢、40幢,也包括了年初成为市民关注热点的正在实施拆复建的九区24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