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杭州成了世界新的焦点,也让城市国际化迈出了新步伐: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41个,国际友城“朋友圈”有了29个伙伴;入选全球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正在为建设世界名城而努力奋斗的杭州,靠山水、经济、文化、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除了境外游客外,还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停留、居住在这里,在杭州工作、学习、探亲、团聚,枕钱江潮、看西湖月。
有关部门统计,按照数量排序,在杭外国人来自韩国、美国、日本、赞比亚、加拿大、津巴布韦、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留学生群体占了一半以上,其他人主要从事投资创业类、经商贸易类等活动,也有少量是涉外婚姻而住下来的。
他们在杭州是怎么生活的,为什么爱上这个城市,最想对杭州表白什么?都市快报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采访——I love Hangzhou(我爱杭州)。
我的名字:Eric Vandenhouten 范大勇
年龄:34岁
来自哪里:美国威斯康星州
职业:中医
在杭州待了多长时间:15年
最喜欢杭州什么:西湖、闻涛路“樱花大道”、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糖醋排骨
对杭州一句话表白:谢谢杭州,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34岁的Eric Vandenhouten,留着一头及肩黄发,有双好看的绿眼睛,一张嘴却是一口很溜的中文。
这位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外国人,中文老师给他取了个“简单粗暴”的中文名——范大勇,在杭州已经待了差不多有15年,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看。
上周,选了一个不错的天气,我们约在胡庆余堂见面,他穿着一件白大褂,迎上来一句字正腔圆的“你好”,听着好亲切。
目前,他主要在胡庆余堂做花旗参临床科研,也负责美国花旗参总会品牌在胡庆余堂的现场工作。
看了一本来自东方的“神书”
“干苦力”的男孩决定来杭州学针灸
说起来中国的原因,大勇说是因为一本“神奇的书”。
2002年,大勇在老家的图书馆看到一本英文版的《针灸治疗》,“上面说,针灸能治疗很多疾病,简直太神奇了,就是扎扎针啊。”
他把这本书借回家看完后,“就跟爸爸说拜拜,不干了。”
高中毕业后,给从事建筑的爸爸打工,“干苦力”。
“在这之前,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没想过要上大学。”
为什么来杭州,理由有点哭笑不得,除了杭州是个国际旅游城市外,还有一个原因——天气和威斯康星州很不一样。
“我在网上也查过中国其他的城市,北京、天津一些城市和老家气候差不多,都属于温带城市,对我来说,那就不是出国啦。”
威斯康星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在20℃上下,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下的杭州,夏季温度一般会在25℃-35℃之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不一样的气候,成了他刚来杭州时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2002年8月,杭州最热的时候,大勇来了,他申请了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
“太热了。我知道杭州夏天会很热,没想到会这么热,我们那儿可不会这么热。”
学中文
“天哪,每个字都是好难的图画”
学针灸
“给自己扎第一针时痛到快过世了”
来杭州之前,大勇在老家学了一个月的拼音,但真正开始学中文,还是觉得太难了,“天哪,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难的图画。”
能学成现在一口地道的中文,大勇下了不少功夫。
上午背词语、做听写练习,下午找中国学生说话,晚上就在寝室里看86版《西游记》和《新闻联播》。
“《西游记》是因为喜欢看,每天都要看上一个小时。看《新闻联播》是因为能学到最标准的中文,我不想以后讲出来的中文,是带着什么地方口音的。”
就这样学了一年,日常沟通问题勉强能解决了。
“学中文真的太痛苦了,别人都能开开心心地在外面玩,而我要在教室里背书。”
但是,让大勇没想到的是,还有比中文更难学的,那就是针灸。
“因为人体的穴位太多了,根本记不住。而医生是要非常严谨的,一点都不能马虎。”大勇说,给自己扎第一针的时候,痛到好像自己都要“过世”了。
面对中文和针灸两件这么难学的事情,大勇也打过退堂鼓。
“我有几次想过放弃,但一有这个想法,我就跟自己说,我不能这样回老家,这样回去的话,他们就会说我是失败者,我不想做失败者,我要做成功者。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大勇觉得,针灸是很实用的一门技术。“现在的人都在用电脑玩手机,很多人都有腰椎病、颈椎病,我又是一个喜欢实际操作的人,所以针灸还是很适合我的。”
而且学针灸,“收获非常快,上个星期看的病人,这个星期碰到,他就会跟你说,我已经好很多啦。这样,我就觉得我的学习有了一个结果,很开心。”
为了更好地掌握针灸这门技术,除了认真学习,大勇也很注重保护自己的手指,一些剧烈运动尽量都不会去参加,比如打篮球等。“如果手指受伤了,就会影响针灸的捻转,这是不可以的。”
2012年,大勇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