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 老建筑该怎么办?
七堡百货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的地标性建筑。
江干城中村改造又创新速度。
以彭埠沿江四村为例,截至目前,五堡社区95%经营户已经清退,4月10日启动住户签约;六堡社区正在前期准备,下一步就是入户丈量。
加速消逝的城中村里,那些芳华不再的老建筑该怎么办?它们有的已成废墟,归于尘土;有的偏安一隅,生死未卜;有的几经整容,改头换面……穿越都市的表层,你会惊叹于看到的另一个杭州。
比如老杭海路上的七堡百货商店。
七堡的“杭州大厦”
“这可是当年七堡的‘杭州大厦’。”彭埠街道文化站站长王云良说。
昨天上午,我沿着七堡中心路一路前行,头顶上一条条“凝心聚力促征收、齐心协力谋发展”字样的横幅时刻提醒着,这块杭州主城区沿江仅剩的未开发地块即将被整体征收。
走到大王庙路,一幢灰扑扑、挺有年代感的楼房出现了,自上而下六个大字“七堡百货商店”。
门口是一溜蔬菜摊贩。大门走进去,挑高大厅很是气派。商店一共四层楼,现在一楼作仓储,楼上还有间制衣厂,机器轰隆隆地正运转。
王云良告诉我,商店由七堡供销社于上世纪50年代兴建,算得上当年的地标性建筑。营业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
住在七堡西街7号的陈凤仙,嫁来七堡已经50多年了。七堡百货商店里,有她的青春回忆——“商品种类很多,小到针线、纽扣、糖果饼干,大到棉被、床单,衣食住行,应有尽有。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里散发的是城里的味道,新鲜而诱人,“夹杂着雪花膏的香气,糖果的甜,还有布匹的味道,一齐扑面而来。”
一年里两个时段最忙,一个是年前,大家忙着扯布做衣裳,再就是大年初一,拿了压岁钱的孩子赶紧来买玩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百货商店开始没落。“家家户户有了自行车,甚至摩托车,杭州不再遥远。”王云良说。
海塘石
为什么是七堡?
这么大规模的百货商店,为什么独独出现在七堡?
“说起来,七堡算得上是当年进杭州城的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有‘小上海’之称。”王云良说。
“水”,是轮船码头。解放前,这里是一个官渡,上午、下午各一班船,私渡不计其数。外海运货到杭州的三道桅大船,经过七堡都要上来歇歇脚,船工和水手就要到七堡街上来玩和买点东西,有的还要住上几天。
“陆”,是老杭海路,也是最老一条沪杭公路。1932年10月建成通车,从清泰门出发,沿途经过乌龙庙、三堡、五堡、七堡、九堡至乔司后,一直到与上海交界的金丝娘桥为止。
人多了,商机也就多了。
尤其是七堡老街上,木客、盐商、药材老板商贾云集。街上还有四家旅馆,生意也相当好,住的都是南来北往的生意人。
这里光茶馆就六家,最出名的是阿昌茶馆,隔壁九堡杨公村一带的渔民一早来茶馆卖鱼,形成了非常热闹的早市。靠大王庙路口的福坤茶馆,接待的是普福一带的农民,拿着自家种的各种药材来此自产自销。
老街还有夜市,挂满了灯笼,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