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中)展示刚刚做好的花边作品。
本周二下午,老爸老妈博物大学春日课堂正式上线了,还没开始上课,参与“萧山非遗——珠绣花边”课程的学员们就早早来到了在浙江博物馆的罗汉堂中。
本次课程的老师是“非遗萧山花边传承人”王丽华。王老师自幼随母学习刺绣,师从亚太手工艺大师赵锡祥先生,她的代表作《荷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分别被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作品《少女》被南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收藏。
醉心花边珠绣艺术的她,此次将一展技艺,将萧山花边的精髓都教给“老爸老妈博物大学”的学员们。
博物知识课堂 什么是萧山花边
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因萧山是重要产地而得名,是浙江省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萧山花边是直接用线编结挑绣花边,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抽纱刺绣,与中国民间抽纱技艺交融,花边工艺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萧山花边以构图严密、技艺精湛、工针多样、精致结实的特点而著称。制作一般有设计、刷配、挑绣、整烫四道工艺,近20个生产环节。萧山花边的种类,主要有万缕丝(纯棉线制品)、镶边(万缕丝和织物绣花相结合)及机手结合花边三大类。品种有床罩、台毯、盘垫、披肩、衣裙等30多种。最名贵的是重工万缕丝,绣工们精工细作,有露有藏,层次分明,富丽大方。
非遗传承课堂 王丽华与她的花边缘
说起自己与花边珠绣的渊源,王老师充满感情。“我的太婆婆早在民国时期就在上海的南京路开了一间裁缝店,算是把珠绣从宫廷带到民间的第一批艺人。解放以后,她将珠绣这门手艺带回了萧山,上了年纪之后就将这门手艺传给了我爸爸。”
长辈与珠绣深厚的缘分,让王丽华从小就有了耳濡目染的机会。五岁开始,她就拿起了绣花针,一针一线开始学习。初中之后,王丽华进入父亲所在的绣花厂工作,一天天,她的技法越来越娴熟,后来便继承了父亲的珠绣技艺,成为家族第四代传人。
2013年,王丽华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为师,精学萧山花边技艺。而为了更好地学习色彩,她还去中国美院深造学习。
拿出一张张自己的作品,王老师十分有感情。“大家看这些花边作品,每一张我都做了好几天,虽然换机器来做,只要十分钟。但是,手作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与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实质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说着,她指着其中一张花边给大家看。“一张花边上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针法,机器做出来,是非常平整的,每一张千篇一律。但是如果是手工做出来,就会有不同的起伏,每一针都会不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
老爸老妈手作课堂 一针一线,浅尝技艺要静心
耐心、静心和尽心,这是王丽华总结出来做这门手艺最重要的东西。上课一开始,她首先让学员们做的,就是将一颗心沉下来。“穿针引线,缝描花样,都是需要放平心态,才能做好的。”
而为了让大家体验到最正宗的萧山花边,此次王老师还将她的宝贝带来了给大家分享——十几年前的老棉线。“现在市面上的线,都已经不是纯棉了,用纯棉的线做花边,可以让作品牢固性大大加大,保存的时间也更长。”于是,王丽华就去市面上把十几年前的棉线都收来,当宝贝似的囤着,专门用来做花边。这次来到课堂,她将这些珍贵的百分百棉线都拿了出来,给大家作为学习材料。
穿好针,引好线,学习花边就正式开始了。第一节课,王老师将教大家认针法。通过不同的针法,所做出来的花边都是不一样的。而为了在图样上提前设计好花样,每种针法也有不同的标记。比如“X”代表的就是网针,“=”代表的是实针,“*”代表的是穿心网针,“化”代表的是花三针,“山”表示的是蛇皮针。看着一个个学习要点,学员们纷纷拿了笔记本出来,将它们都记录了下来。
第一节课入门,第二节课就将正式开始学习技法了。王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蝶恋花”的花边图案。看着有些复杂的图案,同学们心里有些打鼓,这能完成吗?王老师答案很肯定:“在了解花边的背景与基本知识后,我就会一针一线教给你们学习的方法,保证每一个人就能做出这张美丽的《蝶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