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也要共治
共享单车有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努力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全球有名,市民亲切地称呼它们“小红车”。春节以后,小红车多了几个小伙伴——它们是小白车(hellobike)、小蓝车(小鸣单车)、小灰车(骑呗)、小黄车(ofo)。
与小红车不同的是,这些小伙伴是无桩停放,即扫即走、即到即停,更加便捷,大家叫它们“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脱胎于“分享经济”,这个词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写入,几乎同时,共享单车热潮汹涌而来,抢滩登陆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
客观地说,共享单车在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无桩式停放、即走即停的用户体验,很快吸引了大批用户。然而,成也便捷,乱也便捷。随到随停的用车方式,助长了车辆停放的无序化,违规占道影响交通情况频发,同时,共享单车背后隐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押金去向不透明、二维码存在安全风险、单车运营管理不善等。
如何定位共享单车?在共享单车的服务管理和使用上,政府、单车企业平台、用户,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个小热点。
【上海】最早“攻陷”,已投放超45万辆,主城区即将饱和。正在起草制定《共享自行车标准》
上海是共享单车最先“攻陷”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超过45万辆,其中市政投放的有桩车辆约8万辆,企业平台投放约37万辆,品牌有12种之多。据上海道路研究院的估算,上海主城区可容纳的共享单车量为60万辆,今年上半年即将达到饱和。
2月底3月初,上海黄浦区相关部门暂扣了5000多辆共享单车,理由是“乱停乱放、过多占用原有非机动车停放点”。
近日,黄浦区市政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回应称,曾多次和相关部门及摩拜、ofo、小鸣等共享单车公司进行协商和沟通,要求遵守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在投放、运营维护等环节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用户文明骑行、文明停放的宣传和引导,共同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
之后,各公司领回了代管的违规停放单车,并没有支付费用。
这两天的全国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多次就共享单车明确表态:“共享单车,我支持。这样的一个创新举措,我非常赞赏。”
记者问他怎么看出现的一些问题,韩正表示,共享单车不仅仅解决大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是一种节能低碳、有利于健康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首先应当支持和拥抱这种创新,同时积极引导,运用制度予以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并想办法让每个使用者更好规范自己行为。
目前,上海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起草《共享自行车标准》《共享单车服务标准》。
昨天,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告诉快报记者说,单车发展,标准先行,目前上海市场上共享单车品牌有10多种,有的有篮筐,有的没有;有的电子锁,有的机械锁,混乱不一,而且基本采用的是民用自行车生产标准。共享单车使用频次高,在质量和强度上要求相对比较高,为了保障市民的使用安全,生产标准上要提高。因此要起草制定《共享自行车标准》。
当然服务标准也要加以规范。郭建荣说,起草中的《共享单车服务标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针对共享单车平台,要制定相关的准入条件,严格平台的资质审查;
二、针对沉淀的押金,设立第三方监管、保管机构;
三、针对投放市场的单车,规定报废年限,初定是3年,主要还是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四、针对使用过程,设置限制条件,比如根据道交法,限制12岁以下儿童租车;
五、针对意外情况,要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
六、针对线下服务,发现故障车辆,24小时内修复;潮汐迁移车辆,按规定停放。
据了解,这两个《标准》将于今年5月发布,对外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