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设施要有多语标识
提供针对国际住户的物业服务
随着G20峰会的召开及今后即将召开的一系列国际重大赛事,杭州城市国际化程度将快速提升,城市整体的国际化人口流动、现代化人才集聚的趋势也将越来越突出。如何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社区格局,以及创新活力的国际化社区形态,已经成为新时期杭州市推进社区建设的全新课题。
昨日,杭州率先于全国出台《关于全面提升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杭州的社区建设将在公共卫生、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更上一个台阶,在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方面惠及全市人民。
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底,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和大江东)的364个社区中,有341个社区有国际人员居住,占社区总数的93.68%,居住人员总数为6171名,自然聚集状态已初步形成。
这次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杭州要建立起科学的社区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标准指标体系,建立30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到2020年底,国际化社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区国际化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到2030年,国际化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具备国际水准、全国示范引领的现代社区建设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做法。
未来,国际化社区将被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产业集聚型国际化社区、教育辐射型国际化社区、商业生态型国际化社区和改善提升型国际化社区。
在国际化社区中,全面启用“中国社区”统一标识。并结合杭州特色和国际元素,通过规划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方式,逐步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国际化标准。有条件的社区还要在社区配套用房及社区公共设施、内部道路等地设置双语或多语标识,一些重要通知、警示、宣传单、便民手册应提供两种或以上语言的国际化版本。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以项目管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手段创新。
还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商业特色街及社区服务业特色街区。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针对国际住户提供语言交流、交通出行、生活便利等国际化物业服务。
社区服务队伍素质也要提高。要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语言沟通能力、知识结构、人文素养、工作技巧、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社区人才队伍。
此外,还要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智慧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