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钱塘大潮奔腾不息。
杭州,这几日敞开胸怀喜迎八方宾客,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此召开,世界经济从这里再出发,各方期待这次盛会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催生动力,为国际合作凝聚共识、筑牢根基,架起连通五洲、共创未来的桥梁。
G20峰会,对杭州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打开了一扇连通世界的窗户,让世人的目光透过窗户聚焦杭州,感受杭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今天的杭州呈现给世人的已远不只是一个美丽的西湖。以G20峰会的召开为标志,杭州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今年7月11日,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分阶段提出了杭州市的“国际化”目标。
“国际范”,成为了杭州向世界递出的新名片。
无论历史现实
杭州城市国际化脚步从未停歇
杭州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初次踏上杭州这片土地时,就将杭州置于全球的维度上考量,称赞其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市委就明确了“东方日内瓦”的城市定位;80年代中期,市委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90年代,市委作出了“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加快城市化”的决策部署;新世纪以来,历届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国际化,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城市国际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被列为杭州城市发展“六大战略”之一;2012年,杭州提出将城市国际化作为推动发展的两大主抓手之一;2015年12月30日,杭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要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2016年5月,《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正式公布。2016年6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进行修订。修改后的城市发展目标再次“升级”,将之前“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升格到了“国际”的高度。2016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
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工作,中央和省委有要求、杭州发展有基础有机遇、人民群众有期待,已经到了必须有为,也大有可为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从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到路径明确,再到指标量化,加快推进杭州迈入国际化城市行列,已从破题开局一步步走向科学推进。
G20杭州峰会,如同一个有力的“撬动点”,将杭州迅速推向世界舞台的“风口”,使杭州的全球知名度得到了“裂变式”提升,为实现城市发展“脱胎换骨”注入了强劲动力。承办G20杭州峰会、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又为加快城市国际化创造了新的条件。
岁月如水,沧海桑田。面向未来,日益彰显“国际范”的杭州,城市国际化的信心从没有如此坚定,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从没有如此清晰。机遇稍纵即逝,杭州也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猛虎扑食、虎口夺食的精气神,抓住窗口期、找准突破口,借势顺势加快城市国际化,为把杭州早日建成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而不懈奋斗。
推荐阅读:
杭州城市国际化推进蹄疾步稳
只有敞开大门,才能看到与世界的差距。
从G2O峰会宣布在杭州召开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就把自己放在了更高的标杆之上——对标世界名城。
今年上半年,杭州做过一次自我检查,共发现115个具体问题,其中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涉及的短板问题就有62个。服务保障G20峰会,杭州坚持扬长补短、软硬结合,巩固和提升杭州优势特长,找准和补齐主要短板,既注重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等城市硬件提升,又突出文化品质、市民素质、社会治理等软实力提升。
一系列的举措让人为之振奋。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周边配套建设,到武林广场的重装登场,再到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特别是33个入城口改造,让市民群众眼前一亮;46个亮灯提升改造项目,把“夜杭州”的魅力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还有更多的建筑立面、街景街容、店招店牌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改造提升。
白天移步换景,夜晚绚丽多姿,如今的杭州既有颜值更添气质,不变的是风貌改变的是面貌,这是显性的变化。还有隐性的变化,像环西湖电缆改造扩容工程,使环西湖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达到可以与巴黎等城市相媲美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杭州百姓看来,城市国际化的推进,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之变。这半年来,一批老旧社区和城中村得到全面的改造。在凤凰山脚下,杭州最古旧的居住区之一馒头山社区,这里的居民终于告别了每天倒马桶的日子;在繁华的龙翔桥边,杭城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思鑫坊旧貌变新颜,焕发出新的魅力;在贴沙河边,曾被称为“最后的城市牛皮癣”始版桥,在三个月拆迁整治之后,如今变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小公园……
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从社区里朗朗的学外语声、城市志愿者脸上真诚笑容,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精气神”,让人感受到了杭州人在面对世界之时的信心与动力。
厚植特色与优势
杭州城市国际化彰显特质魅力
纵观全球,一座真正称得上国际化的世界名城,必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大多世界名城都在“专精特”上做足文章。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立足自身的城市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杭州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这些都是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个性特色。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杭州始终坚定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一号工程”,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生态,做大做强一批引领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和领军企业,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和优势。经济指标是考量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今年上半年,杭州GDP创下了10.8%的增速,不仅在全国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于首位,还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2.5%到3%左右的增速。
有了经济基础的“底气”,杭州在城市形象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杭州正利用和放大G20杭州峰会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旅游国际化转型。在旅游国际化的进程中,杭州拿出了深耕欧美市场的“大手笔”,而更加自信、成熟的杭州也给世界留下了美好印象,在《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球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以及美国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评选的“2016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0个目的地”中,都留下了杭州的名字。
西湖之下,月光之下,如梦如幻的山水倒影中,一台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让人感受到了东方文化之无限魅力。而杭州的故事,远不是一台演出所能讲尽的——在推进城市国际化“日程表”中,杭州也把文化作为核心要素、特色品牌,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彰显独特韵味,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中讲好“杭州故事”,在多样与共融中彰显城市人文精神,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与加快城市国际化提出的“四大个性特色”相呼应,杭州还明确了“四大基础支撑”,加快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这些,都为开启城市国际化的新征程找到了“指南针”和“金钥匙”。
有基础、有机遇、有谋划,杭州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拉满弓、使满力,持续推进。
杭州,这座古老、文明、美丽、现代、神奇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世界共舞。
链接
那些藏在杭州基因之中的“国际范”
杭州,从来都不只是杭州人的杭州。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欢迎晚宴致辞中讲的:在历史上,杭州就与世界各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400多年前,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于1599年记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据说这是首个记录、传播这句话的西方人。
也是400年前,德国的克雷菲尔德市就同杭州开始了丝绸贸易。
140年前,1876年的6月,曾经当过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先生出生于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的骨灰就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
90多年前,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先生游览了西湖,特别喜欢并写下了不少诗,其中一首写得很好,“山站在那,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飘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他高傲地不动”,他还表示想在西湖边买个小屋,住上几天。
20多年前,1992年10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先生来到杭州,游览了西湖后表示,“愿意在这里住上一辈子”。
……
从历史中走来,“国际范”便隐约埋藏在杭州的基因之中,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如今,走过了七个世纪之后的杭州,在从繁荣走向持续繁荣的过程中,也把本身自带的“国际范”基因主动修炼得愈加自信与成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