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要关注官员不作为导致的投资下滑。如果这种状态延续下去,直接影响到当前经济的发展。
今年2月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有效但还不够理想。“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应当看到,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李克强说,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不能完成,严重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对为官不为的行为 应有规范性的惩戒措施
媒体统计发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针对懒政开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整治活动。多地还在省级层面下发了专门针对懒政、官员不作为的治理文件。
不过,一些地方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整治活动,整治完就算了,并没有持续。”河南某市纪委工作人员说,懒政的根源主要是目前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完善,“做不做事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惩治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治懒”之所以难,是因为对于庸政、怠政以及官员不作为的认定和处理,从上而下都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定、制度和处罚依据。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明确官员“作为”和法定职责的标准和要求,比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另一方面,官员的行为要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比如像法院实行司法案件管理全流程的公开。
张明华说,现在从制度建设上来讲,对为官不为的行为没有规范性的惩戒措施,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浙江省去年以来出台了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四张清单一张网。“其中责任清单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为就是失职失责,应承担相应责任。”张明华认为,对责任是否到位,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明确规定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如何处理、怎样问责。现在这项制度也在逐步建立,比如对不适应重要岗位的就及时调整到一般岗位。
在他看来,与企业做得好升职加薪、做得不好要解聘的奖惩机制相比,对公务员的奖惩处理力度还不够,“近年来一直在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希望这一规则能尽快建立起来。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直接问责”。
吴鸿认为,目前在对干部的考核中,问题体现在“罚”很少出现。在解决庸官懒政问题上,对该担当责任,特别是百姓急需而不去做的,应当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