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资料图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破解这一问题,不只引起中央关注,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就此接受了快报记者采访。
庸政懒政现象抬头 曾被批“尸位素餐”
去年5月30日,李克强就曾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说到庸政、懒政的问题。
“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在讨论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时,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得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媒体曾聚焦庸政、懒政抬头问题。新华社报道,“八项规定”出台后,由于基层官员灰色收入、超规福利减少,各项规定对官员行为又限制较多,“为官不利”、“为官不便”,甚至“为官危险”的观念正在一些官员中形成,庸政、懒政有所抬头。国家行政学院一位教授指出,当前在强力反腐形势下,个别过去不习惯被监督、受约束的官员开始收敛,也有些人担心“枪打出头鸟”,因此将严守规定、不违反纪律异化成无所作为。
傅企平说,庸官懒政是一种官场积习,在反腐利剑下,官员选择碌碌无为、懒于政务以明哲保身的态度,也是一种新的现象。
张明华认为,庸官懒政就是为官不为,行政不作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当然只是极少数。庸官懒政的症结在于,个别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不强,怕承担责任,怕担风险,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不只导致企业办事难 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在吴鸿看来,庸官懒政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过一天混一天。车晓端也谈到,一些中小企业反映,有些地方施政清单不明确或者有漏洞,有的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回避或不作为,这种现象也是庸官懒政的一个缩影。
这会带来哪些问题?有企业负责人反映,国家现在大力简政放权,反四风,过去到政府办事可能走点关系花点钱,现在官员不收钱,但是事情也不给你办,有时办起事拖拖拉拉,企业的运行效率下降。
受到影响的不只是企业的发展。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有的领导干部不积极决策,贻误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大影响了地方甚至国家的发展大局。
有专家说,要关注官员不作为导致的投资下滑。如果这种状态延续下去,直接影响到当前经济的发展。
今年2月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有效但还不够理想。“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应当看到,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李克强说,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不能完成,严重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对为官不为的行为 应有规范性的惩戒措施
媒体统计发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针对懒政开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整治活动。多地还在省级层面下发了专门针对懒政、官员不作为的治理文件。
不过,一些地方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整治活动,整治完就算了,并没有持续。”河南某市纪委工作人员说,懒政的根源主要是目前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完善,“做不做事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惩治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治懒”之所以难,是因为对于庸政、怠政以及官员不作为的认定和处理,从上而下都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定、制度和处罚依据。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明确官员“作为”和法定职责的标准和要求,比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另一方面,官员的行为要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比如像法院实行司法案件管理全流程的公开。
张明华说,现在从制度建设上来讲,对为官不为的行为没有规范性的惩戒措施,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浙江省去年以来出台了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四张清单一张网。“其中责任清单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为就是失职失责,应承担相应责任。”张明华认为,对责任是否到位,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明确规定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如何处理、怎样问责。现在这项制度也在逐步建立,比如对不适应重要岗位的就及时调整到一般岗位。
在他看来,与企业做得好升职加薪、做得不好要解聘的奖惩机制相比,对公务员的奖惩处理力度还不够,“近年来一直在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希望这一规则能尽快建立起来。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直接问责”。
吴鸿认为,目前在对干部的考核中,问题体现在“罚”很少出现。在解决庸官懒政问题上,对该担当责任,特别是百姓急需而不去做的,应当严肃处理。
杭州整治庸官懒政将有法可依
王金财说,政府工作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运行。“杭州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有十五六年了,从全国看,是搞得比较好的城市。从绩效评估到社会评价,我们理论上、实践上,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推进‘法治杭州’建设过程中,我们很坚定地把《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列入今年杭州市地方性立法计划正式项目。”
上周杭州开了“羊年第一会”,部署2015年全市作风建设重点任务时,提出要向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开刀。
王金财说:“杭州今年着手立这部法,针对的就是庸官懒政现象,要用法律的形式让党员干部有作为、敢担当!这在全国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过的。”
今年初,杭州市考评办对114家市直单位进行2014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检查考核时,特别增加了“民考官”的环节。也就是说,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电话回访、现场采访等方式进行民意测评。比如,市民在市区某家医院就诊时,会有第三方的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对市民卡在“智慧医疗”中使用的感受。
“《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也会引入类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让广大市民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来自老百姓的监督,绩效考核透明度会更高。这部法律制定出台后,机关干部出现庸、懒、散现象的,都将依法诫勉、问责、处理。”王金财说。
傅企平认为,庸官懒政现象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要加强监管,尤其是要引入第三方评价,让官员的为官行为、政绩得到公正的评价。
车晓端建议,出台严厉的制度和法律规定,以治理懒政怠政的不作为现象。必须健全严厉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失职该如何惩罚。
“除了规章制度,出台一个监督制度也很有必要,可以是对某个决策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的专项监察,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方面问题的全方位监察。”车晓端说,要加强依法问责,使庸官、懒官及时受到相应责罚,通过严格执法,让制度和法律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