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路网的车速上看,早高峰车速同比由25.8公里/小时上升至26.9公里/小时;晚高峰车速同比由25.3公里/小时上升至26.5公里/小时。中度及以上拥堵持续时间由平均2.25小时,同比下降至0.92小时,下降幅度很大。
停车收费差别化后,核心区车位周转率提高
去年8月25日起,杭州市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杭州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实行分类别、分时段、分地区的差别化收费标准,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截至目前,日均每个泊位周转次数从实施前的2.6次提高至3.8次,剔除包月与特殊车辆后,由实施前的3.8次左右,提高到了4.3次。
同时,停车新政的差别化收费政策引导不同区域泊位周转效果也较显著。其中,核心区域的湖滨、武林商圈周边道路泊位收费价格最高,泊位周转率提高最为明显。特别是湖滨区域,由原来的4.4次/泊位左右,提高至5.2次/泊位左右。
核心区域道路公共泊位资源稀缺,临时停车需求大,通过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加快了泊位周转,方便其他社会车辆减少找位的时间的,相应减少了因此引起的支小路交通拥堵。
在停车新政实施后,也让不少杭城市民纷纷选择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方式出行,从整体上,营造了“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
会场声音
网友原声
@“九九”:限行政策对外地人来说有点不公平,强烈建议能做出适当调整。
@“眉间尺”:“双限”政策会出现哪些“后遗症”?
省政协委员、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久方
限行政策应全盘考虑
外地车辆进杭能否发放特殊通行证
“限行”和“限牌”两个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一定区域内对外地牌照限行,限牌才有意义。
应该说,这个政策总体上是好的,能够缓解杭州早晚高峰拥堵情况,也能够控制杭州小客车的增长速度。
不过,“错峰限行”措施,规定对非浙A号牌机动车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全号段禁行,这对省内其他地区需要进杭办事、进杭就医的人员和车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比方说有人打算到杭州来看病,上午9点才能进城,估计赶到医院时当天的号子都挂不上了;又比方说赶着到火车站接人,火车8点半到,那只能7点以前就赶到火车站,干等一个半小时。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省大部分省级机关及服务窗口、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社会团体;重要省级企事业单位、重要大专院校等,大部分都设在杭州。杭州还是浙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周边多地交通换乘的重任。
应该说,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早已是全浙江人民的杭州,其省级社会资源应该为全省人民共享。
而且我认为,让外来车辆在主城区外进行公交换乘,也是不太实际的。因为在工作中,很多都需要携带大量资料或设备等,而且外来人员对杭州的公交系统、限行区周边的停车场设施等也不熟悉,因此完全将应对限行的对策交由公共交通承担,显然不太合适。
我认为,“双限”政策可以有,但能不能适当进行调整,比如将针对非浙A号牌的限行路段缩小为高架、景区等特殊路段,为外地人进杭办事留至少一条可以走的通道,这样也会比现在更加科学。
另外,也建议考虑限量发放类似“进杭通行证”等短期特殊通行证件,允许外地车辆在指定时间进入限行车域。可以在网上通过一定程序提前申领,发放范围要面向全体社会车辆,而不能成为新的“特权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