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篇
十大体系 杭州特色
既涵盖了国家的九大体系和省四大体系,增加了“生活必需品供应”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具有我市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最终呈现的这份计划,明确了“十二五”后期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项目,首次提出建立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养老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安全十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比较,《三年行动计划》既符合国家和省规划的要求,又结合了杭州实际,体现了杭州特色。”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十大体系,涵盖了国家的九大体系和省四大体系,增加了生活必需品供应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具有我市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中“生活必需品供给”是我市特有的单列的基本服务体系。
资源配置 更加公平
面向基层、农村、不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帮助在杭的劳动者实现有质量的就业,进而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就业服务的主要对象锁定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涵盖了亟需就业帮扶的就业困难人群。
在公共文化体育领域,服务对象则涵盖全市城乡居民,“行政村设置农家书屋,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
毋庸讳言,之所以要强调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正是因为在以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换句话说,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农村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令人欣喜的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三年行动计划》,不难发现其致力于补强城乡之间那块“短板”,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行动方向。
很显然,未来三年,面向基层、农村、不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会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紧扣“保基本、强服务、促均等、重基层、提品质、可持续”的原则,未来若干年内,我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坚持量力而行、保障基本,优先确保平等享有基本生存、发展、安全等公共服务;同时,完善城乡区域一体化格局,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争取基本实现县(市、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县(市、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幅缩小。
保障篇
四大措施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将建立政府为主、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来增加供给
《计划》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4项保障措施。除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督查,加大财力支持和拓展资金来源,加强用地保障和打造专业队伍,“吸引多方参与,创新供给模式”可谓是《计划》保障措施的一大亮点。
所谓“吸引多方参与”,意指“统筹多元化供给主体”,建立政府为主、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实现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从而使服务成本个人负担比率合理下降。
不仅如此,未来三年,将加快推行政府利用市场机制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外包、公私合营等形式,将原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 名词解释 |
■基本公共服务
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杭州市十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包括: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基本生活必需品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十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