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数个购票点前,都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代售点的长队不见了。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2011年1月18日,同一个代售点中“百米长龙”在大雪中守票。 李震宇 李缪虹 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了年末,买火车票回家,又变成了棘手事。
可这两年里,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买票的长龙似乎不见了,那些冬夜里拎着热水瓶漏夜排队的揪心场面似乎一下就消失了——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杭州市内的各个代售点门口,24小时都能看到迂回曲折的长龙,只为了那张回家的车票。
可代售点的窗口冷清了,票真的就好买了吗?这几天,本报记者兵分数路,对“消失的长龙”现场进行了探访。
不会用网络的老罗
依然习惯来排队“捡漏”
上周六傍晚六点,记者来到城站火车站。南售票厅中一共开启了20多个售票、退票和改签的窗口。不过放眼望去,整个售票厅里除了退票的人群排起了队,其余大部分售票窗口都非常冷清,加起来也不过30多人购票。
“你好,请帮我买一张1月25日晚上九点多从杭州东站到郴州的车票,车次好像是K527次。”46岁的湖南郴州人老罗拎着两只大包站在售票窗口,望着售票窗口里的电脑屏幕,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车站窗口的预售期只有三天,超过预售期的您只能通过电话、网络和代售点购买。”售票员对着老罗,遗憾地摇了摇头。
“果然还是不行。”老罗呆呆地站在一旁看了看电脑屏幕,回头告诉记者,“今年又要回不去了。”
为啥不试试电话和网络?
“我每年都要回老家的,以前排队来买票,累点苦点可熬一晚上,每次都能抢到票,可现在是网络电话售票,我天天都打电话,但是每到那个放票点,电话都是忙音,也抢不到票。”至于网络抢票,对于还用着黑白屏诺基亚手机的老罗来说,无疑更是天方夜谭,“也让别人帮忙抢过几回,可网吧的电脑不给力,次数多了别人也会烦。”
前两天,他听老乡说,这里每天可能会有退票,“所以就来试试运气,结果还是不行。”
江西的吴小姐跟老罗差不多,也是想捡漏的。昨天,她来到武林门售票处,想买27日或者28日回老家南昌的车票。售票员连键盘都没敲,直接跟她讲:“没有了。”
吴小姐幸怏怏地往回走,“我网上看过没有了,以为代售点会有卖。唉,买不到的话,要么坐汽车回去,要么找找看,有没有车搭回去了。”
电话没打通网络总在忙
她来售票点找黄牛
这两天的采访里,我们没看到以前疲劳的排队族,但焦虑的情绪却一点都没减,甚至还遇到了很“奇葩”的一幕:
上周日下午,就在城站的售票窗口前,我们看到一位40多岁的大姐在售票处东张西望,神色焦虑,却又不去排队。我们上前一问,得知这位楚大姐想买两张28号回贵州的火车票,可合适的车次,无论电话还是网络都已经售罄了。
“我也知道没什么希望,只好到这里来找找黄牛看。”看到记者吃惊的神色,她也皱起了眉头,“我也没办法啊,想想现在黄牛手上可能有票。”
记者向楚大姐详述了一下黄牛票的风险,她摇摇头说,“实在不行,就只能去买汽车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