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就是7月1日早上7点59分,会出现一个奇特的时间:07:59:60。
当天07:59:59秒之后,下一秒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进入08:00:00,而是先进入07:59:60,再下一秒才是08:00:00。这就意味着,这一天,全球时间多了一秒。平常一天是24小时,而明天会多一秒,有24小时零一秒。
为什么会凭空“多”一秒钟出来?这一秒,天文学上叫做“闰秒”,并非真的凭空增加,而是为了调整“世界时 ”与“原子时”之间的细微差异。
所谓“世界时”,是根据地球自转得出的;而“原子时”则跟地球自转没关系,它是按照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比如受到地轴震动、重力以及海洋潮汐等因素影响,地球自转会变缓)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相对恒定。
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我们平时所用的时间,时刻上接近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1972年到现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闰秒已经出现过25次,离现在比较近的两次,分别是2005年和2008年。
今年确定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个闰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7月1日的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就是7月1日07:59:59后面增加一秒,也就是07:59:60这个特殊的时间。
别小看了这一秒钟的调整。有专家做过计算,如果不增加闰秒,按照现在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差的累积速度来看(39年减慢24秒),大概在七八千年后,太阳升起的时间,可能就会与现在相差2个小时了。
国际计量局还测算,如果没有闰秒,约5000年后,原子时将和世界时差1小时。在更遥远的未来,原子时意义上的正午,对应的景象可能是满天星斗。
不过多出来一秒,我们可能看不到。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说,与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相连接的授时服务器,很可能已提前做好调整。除非在一些非常专业的授时机构的原子时钟上,有可能“象征性”地出现闰秒。
如果你特别讲究时间的精确性,手表和时钟上的时间,可能就需要手动调整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