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坊,重现老杭州的烟火气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6-29 08:18   

御街二十三坊综保工程一期整治完工惊艳亮相

本报记者带你漫步老街巷

同时向老杭州人征集御街·二十三坊的老故事、老照片

梁津铭/制图

    在城市面貌飞速变化的今天,在杭州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有粉墙黛瓦的江南传统民宅,可以在残柱、古井、老墙界上摩挲,慨叹时光的力量、建筑的坚韧;居民们保留着老底子杭州人那种悠闲缓慢、不疾不徐的的生活步调,蒲扇一摇,闲话家常,伺弄花草,逗弄八哥。

    不过,整治后修旧如旧、仍有古韵的御街23坊,非常适合你选择春末夏初的一个散淡的午后或者黄昏,以闲适的心情慢慢踱步于此,做一回慢旅人。

    23坊紧邻中山南路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这中间的坊巷及周边部分支小路统称为23坊,分别是: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丁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勤远里、周衙弄、大马弄、花生弄、元宝心、方井弄、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

    自2011年8月御街二十三坊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一期项目十五奎巷、城隍牌楼、四牌楼、大马弄、察院前等18条主道路、支小路日前已全部整治完工。下面,记者带你走走这些充满历史古韵和地道老杭州烟火气的街巷。

    十五奎巷:南宋的“百老汇”

    十五奎巷,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接丁衙巷。

    对于“十五奎巷”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巷内徽州会馆里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多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杭州历史学会常委理事丁云川说,南宋时候,十五奎巷里曾有剧院、有街头戏剧表演、街头杂耍等,是繁华的娱乐场所,堪称南宋的“百老汇”。

    经过整修,十五奎巷的马路平均被拓宽两米,从路口望去,整修一新的沥青路面让人觉得视野清爽开阔,与老底子马路狭窄、脏乱的印象不可同日而语。

    这条巷子北面的住宅大多面街背山、临街设店面,内部兼做起居室。为适应江南的气候,这里的民居多是屋顶铺青瓦,室内多铺石板,是清末民初典型的杭州民居的“营造法式”。

    从巷口向里走几步就能看到十五奎巷26号民居建筑,是建于民国时期、两层木结构的房屋,正是典型的杭州传统民居建筑,也就是“杭州墙门”的模样。墙门的外表已经粉刷一新,斑驳的木门上有”铁将军“把门。值得一提的是墙门最右侧一块老底子的石制老墙界,模糊还能看出“兰玉堂”三个字。摸一摸,你能体会到岁月打磨出的粗粝质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敏 见习记者 贾歆琰 通讯员 计慎忆 刘婷婷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