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迎来冬至的杭州,寒意袭人。可推门走进杭州图书馆的刹那,却有种如沐春风的暖意。
如果想感受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质,似乎没有什么注释比图书馆更生动。
明亮安静的阅读空间、高大厚重的红木书柜、丰富舒适的音乐分馆、典雅别致的书房模式……这些都可复制。
难以复制的,是这座城市与书香为伴的从容儒雅,是杭州市民与书为友的内心充盈。
只要把手洗干净,都可以 进来阅读
诗人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暗暗设想,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在杭州图书馆,沉浸于阅读的人群,随处可见。
今年1月18日网上有一段微博:“据说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禇树青前几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微博上的言论,是他早在两年前就说的话。“意思大概就是这样的,不过我原话是说,‘你可以选择换个区域’,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有意见的读者离开。”
正值中午,图书馆的大厅安静得只有翻书声。
有的读者倚在书柜旁,时而抬头看着窗外;有的读者坐在小书桌前,捧着书,一边读着,一边还做着笔记。
在这里,有扎着蝴蝶结的读书少女,戴着老花镜的长者,也有穿着制服,刚刚下班的中年人。
在一楼阅读区,穿着保安制服的徐仁华正在看《射雕英雄传》,桌上放着一瓶喝了大半的矿泉水。
徐仁华是昆仑物业的一名保安,今年41岁,昨天上午9点从九堡出发,大约坐了40分钟公交车,来到杭州图书馆。
徐仁华说,“大约每10天就来一次图书馆,来了之后,都没时间去吃饭,喝水就管饱了。”
杭图模式——免押金免服务费
杭州图书馆分为老馆和新馆两部分,老馆位于市中心的浣纱路;新馆则位于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总投资4亿多元,面积43000多平方米,其中完全向公众开放的面积高达4万多平方米。
12月15日,禇树青应邀前往参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席夜话”——问道文化发展。
节目中,禇树青与全国观众分享了“平民图书馆、市民大讲堂”的办馆理念,这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建设中,也被称为“杭图模式”。
办图书证不要押金,每人一次可借阅10本书;从2008年起,杭州开始对所有前来借阅书籍的市民实施免押金免服务费,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所在工作单位出具证明也可享受这一待遇。
目前,在杭州已建立以杭图为中心馆,区县市馆为总馆,乡镇(街道)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室为亚分馆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方便市民就近借阅。
褚树青说:“我们之所以有底气、有胆量免收押金,是因为我们相信这座城市的市民,因为文明的气质,而自愿爱护书籍。”
今后要提供更多的服务
禇树青认为,一座好的图书馆,除了知识上的启迪,更应长久地承载这座城市的心性情感和精神。
“将来的公共图书馆,会更多地强调服务性。杭州图书馆乐于为团队和个人提供这样的文化空间。”禇树青和他的同事们精心为市民准备文化饕餮。
这些天,如果在杭州图书馆3楼借阅或者自修,会发现,目力所及之处,总见“杭州瞬间”。
这是一场以“杭州瞬间”为主题的摄影展,分别以“怀旧”、“雨”、“随拍”为题,展现这座城市的点滴瞬间。摄影展的作者是杭州年轻的本土摄影家烈冰。
展览共120幅作品,“见缝插针”地摆在书架上,无处不在,而又寄至味于淡泊。
在杭州图书馆,有一种对文化理想的坚守和执着,如藤蔓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