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两岸长满芦苇,随风摇荡。当地人称芦苇为苕,苕溪由此得名。 网友 武哥放羊 摄
沈括墓就在下溪村
过安溪大桥,沿东苕溪北岸向东行三四公里,就是下溪村,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坟墓就在那里——具体地说,沈括墓在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院子里面。
坟冢圆形,青砖垒砌,顶上茅草丛生。青石墓碑上写着“宋故龙图阁直学士沈括之墓”。
按宋朝制度,每位皇帝去世后,必建一阁珍藏先帝遗留的文物。龙图阁珍藏着太宗遗物,龙图阁直学士几乎是当朝最有代表的职位了。
京戏里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铁面包龙图包公,就曾是龙图阁直学士(也有人称包公是龙图阁大学士)。
墓道两旁,伫立着一对石羊、一对石马和一对石人,石羊肥壮石马温顺,完好无缺,石人是两个手持笏板的文官,可惜头颅均已不见。
人称“余杭活字典”的周如汉,介绍了 沈括墓的发现经历。
1963年,安康医院从城区搬来这里,建造房屋时,挖出了古墓。后经考证,认定是宋朝某个大官的墓葬。到底是谁的墓呢?
上世纪80年代,在嘉兴图书馆找到一本万历《余杭县志》,上写,沈括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死后葬在钱塘安溪太平山下,正好沈氏家谱也有同样的记载,因此印证了这里就是沈括之墓。
沈括无论做什么 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沈括,生于公元1031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
沈括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外公都是大官,沈括自幼勤奋好读,他的母亲许氏很有思想和文化,沈括从小就在母亲指导下读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所有藏书。
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大量地接触社会,增长见闻。
父亲去世后,沈括以父荫入仕,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沈括当过很多种官职,修过水利,掌过刑讼,观测过天象,编过历书,管理过全国财政,带过兵打过仗,当过外交官,和契丹人谈判……
最为难得的是,沈括无论做哪项工作,任哪个官职,都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迅速成为这个行业内的顶尖专家。
公元1082年,沈括升龙图阁直学士。可不久,就因为带兵贪功冒进,死地筑城,酿成惨败,导致宋军损失惨重。沈括虽非首罪,但毕竟负有领导责任,从此一贬再贬,形同流放,政治生命宣告完结。
沈括的最后几年,是在江苏润州梦溪园中度过的,也正是在这几年,他把自己一生的游历、积累和研究,用笔记的方式写了下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梦的是什么溪?
《梦溪笔谈》是在梦溪园里写的。为什么起名梦溪园?因为沈括好多次夜里梦见一条溪。关于这条溪,说法又有三种,一、东苕溪;二、九溪;三、镇江的一条叫梦溪的小溪。
在浙江,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梦溪笔谈》的溪,就是东苕溪。
叶落归根,沈括临终前给儿子留下遗嘱,要归葬在安溪太平山下,东苕溪边。沈括在浙西治过水,很可能也参与过东苕溪的水利治理。他既然想把自己埋葬在东苕溪边,梦到东苕溪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于九溪的说法,原《余杭县志》主编周如汉说,据沈氏家谱记载,沈括的父亲沈周住在九溪龙驹里,龙驹里就是现在的龙驹坞,因此九溪也应该是沈括的故乡,所以“梦溪笔谈”里的溪,也有可能是沈括梦回九溪。
第三种,说沈括三十多岁时经常做同一个梦,梦里他来到一个绝佳去处,青山常绿、繁花似锦,一条澄澈的溪水从门前流过。
后来沈括托人在镇江买了块地,买来后一直没空去。又过十几年,他路过镇江,再见这块园地又惊又喜,认为正是自己梦中所游的地方,马上盖屋,举家移居于此,把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院子就叫“梦溪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