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举行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纲要(送审稿)》),这将为未来十年杭州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到2020年,要建成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
新建住宅小区要有配套幼儿园
学前教育被率先提出,今后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时,幼儿园和中小学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当地教育部门管理使用,以满足小区居民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
争取到201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总在园幼儿总数的70%左右。
义务教育:
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
小班化教育在《纲要(送审稿)》中被再次提及,义务教育段学校平均班级学额,到2015年将力争控制在小学35人以内、初中40人以内,到2020年,义务教育段学校平均班级学额控制在小学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当然,这项措施会因地制宜,合理开展,重点还是要抓好教育的普惠和质量。
另外,民众呼吁的“减负”难题也有望在今后得到缓解,我市将建立市、县两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以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联动,打造“家校进步共同体”;严格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教育普惠: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让教育的阳光温暖所有弱势群体子女,确保每一个孩子人生起点的公平。”《纲要(送审稿)》中指出,着力强化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边远地区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健全教育普惠机制,使公共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受教育者,促进教育公平。
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低门槛、双通道、一站式、多平台”服务;探索建立与居住证制度相适应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体系。
同时要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班)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残疾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整合,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各区、县(市)均建有1所智障特殊教育学校。
普通高中教育:
迈向国际化 校校有外教
在高中教育阶段,除了鼓励孩子考上好的大学,还要鼓励大学特别是市属高等院校向高中开放课程、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开辟学习发展的新途径。我市将引进国际通用课程,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开展指导。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师生交流,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的两岸四地教育交流合作,以国际视野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创新优化,并提升杭州教育的国际认同度和影响力。推进中小学与国际(港澳台)学校“百校结对”行动计划;实施市直属学校“校校有外教”计划。
新建国际学校,满足在杭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需求;鼓励中小学和幼儿园招收境外人员子女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