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春风送岗位招聘会 李晓军 摄
高新区(滨江)西兴街道西兴社区的包丽琴,原为持就业援助证人员,去年底,在社区动员下来到社区的失业人员创业园——西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租下了门面做起了小生意,找到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包丽琴只是众多受益的困难群众中的一员。今年的“春风行动送岗位”中,高新区(滨江)长河街道长一社区的困难户来水花拿到了一个上岗“大礼包”。来水花今年41岁,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丈夫做木工赚点钱。儿子还在读职业高中,家中还有聋哑的婆婆需照顾,家境十分困难。拿着“上岗通知单”,她高高兴兴地来到长河工疗站工作。当天,像来水花一样,收到上岗“大礼包”的还有江一社区的何仁根等6名就业困难群众,这份就业大礼将为这些家庭提供稳定的收入。
去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以“就业货币”制度为核心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建立面向社会各类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各类就业扶持政策,高新区(滨江)成为各类人员就业创业的乐土。全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282个,帮助失土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186人,失土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05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2个。
最近,高新区(滨江)还制定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地描绘了今年 “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工作目标——
确保所有符合创建条件的街道、社区(村)“100%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村)标准”。辖区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总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持有《就业援助证》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得到帮扶;对辖区内登记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效推荐就业岗位不少于3次;持有《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证》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100%转移就业;辖区内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带动就业比例,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均达到或超过创业型城市标准;按照“有收入、有房住、有教育、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要求,做好辖区内“新杭州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
从“双元制”到“双证制” 职能技能培训解决“本领恐慌”
对于企业的一线操作工来说,如果能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不仅意味着待遇的提升,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往往不容易被淘汰,紧缺工种培训则帮助一线操作工克服“本领恐慌”。
3月19日,高新区(滨江)的大和热磁公司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的“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班首批38名学员顺利毕业,拿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毕业证书和相应岗位的技师(高级工)证书。蒋卫金作为这批学员中的一名,3年来,每个周五和周六晚上,小蒋要和其他学员一起坐在企业的大课堂里,聆听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本企业共同选派的老师授课。
3年的培养,小蒋实现了由简单机械操作员到技师的飞跃,从高中学历到大专学历文化素质的提升,每月待遇也达到了5000多元,去年,该公司真空事业部6个专利获得了国家级专利,其中有4项专利有“双元制”学员参加。其中,蒋卫金还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用于产品耐水压检测的检验冶具接头”国家专利。
去年以来,高新区(滨江)针对区内企业对技术工人特别是一线操作工需求明显增加的实际,对区内11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了紧缺工种和培训需求调查,及时调整公布了第三轮《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依托省机电学院、省商职院等区定点培训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进网高配电工培训班、绿化工培训班、中式面点师培训班等紧缺工种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本区居民的文化技能素质。今年,除了大和热磁外,博世电动工具、海纳半导体、正泰太阳能、中控、大力科技、中恒电气、吉利、贝因美、东方通信等企业也纷纷计划与区内高职院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双元制”形式的紧缺工种培训。
不仅仅是一线操作工存在着本领恐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如何让失土失业的原住民解决“本领恐慌”成为了高新区(滨江)有关部门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