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政要览  新政解读  王国平报道集  蔡奇报道集  大政访谈  新政论坛  大政图鉴  民主促民生  大政纵览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新政解读
 
“在减碳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解读《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三)
2010-01-04 06:29:03 杭州网

上下楼尽量不乘坐电梯,将洗手洗脸的水收集起来拖地冲厕所,把家中的灯全换成节能灯,去超市购物时用自己准备的布袋子……虽然还不太清楚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但家住滨江区贺田尚城小区的刘小姐每天都在坚持着自己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乘坐公交出行,从采用发条式闹钟取代电子钟到使用再生纸,这些都是老百姓随手可做的事。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所说,“在减碳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中,“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低碳生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民面前。

低碳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浪费能源、增加污染、高碳排放的不良消费和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碳排放。”在日前举行的建设低碳城市专题报告暨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影响。

来自统计部门的一项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因此,打造低碳生活,绝对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院长、九三学社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曹明富教授对记者说。

作为市人大代表,曹明富教授在2009年的市“两会”上,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工程的建议》。

“低碳生活与健康、绿色、幸福的品质生活,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并没有矛盾。近年来,我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应该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共同为制止全球变暖做出努力。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的不仅是 ‘低脂’、‘低盐’、‘低糖’,还有‘低碳’。”

曹教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倡多吃素、少吃荤,“少吃荤的结果是减少家禽家畜的饲养量,而这些家禽家畜饲养量的减少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每年全球反刍动物产生约8000万吨的甲烷排放量,约占每年人造甲烷排放量的28%。甲烷对大气层的暖化效应较二氧化碳强2倍。”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许多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国外已经流行开来了。公交(步行、自行车)出行,不吃煎炸食品,少用一次性物品(如用手帕代替纸巾),适量饮食,少(不)饮酒、少(不)抽烟,若有条件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约用电……

据曹明富介绍,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学校里,整个校园就是一个“低碳系统(碳中和校园)”,通过自动调节窗的装置,白天可以把太阳光引入到图书馆和教室的绝大多数位置,从而不用开启一盏照明灯。

一项名为“擦掉你的碳足迹”的行动,如今也在国外悄然流行。所谓碳足迹,就是衡量一个人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次,一位外商初到杭州考察,便打听哪里可以擦掉来杭时乘坐飞机留下的碳排放足迹。

“这主要靠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可以是自己去种树,也可以委托给专门机构。如乘坐飞机的经济舱飞过3000公里,将产生417公斤二氧化碳,乘客就应当种4棵冷杉,让这些冷杉在接下来的30年里将417公斤二氧化碳‘消化’掉。我呼吁杭州的市民也逐步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曹明富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潘一峰    编辑:罗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政图鉴
 
五大工程同日开工 尽显...
 
拱墅首创电子投票直选 ...
 
中山路工程明年将向里推进
 
明年国庆 河坊街当中将...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