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春晓”御碑位于苏堤第四桥压堤桥畔,1966年被打断成数截沉于湖中。文革后,该碑残段都被打捞出水,经修复,居然碑身碑额俱全,使我们能够一窥西湖十景碑的全貌。 ▲ 碑额及碑身正面释文:蘇隄春曉印文:康熙御筆之寶▲ 碑身背面初次南巡题咏(1751)释文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乾隆御題印文乾隆宸翰陶冶性靈▲ 碑身左侧第二次南巡题咏(1757)释文重來民氣幸新蘇災後猶然念厪吾此是春巡第一義游堤寧為玩西湖丁丑春御題疊前韻印文所寶惟賢乾隆御筆▲ 碑身右侧第三次南巡题咏(1762)释文三度南巡杭復蘇民風吏治並勤吾長堤今日遊乘暇與物皆春似此湖壬午春御題再疊前韻印文所寶惟賢乾隆御筆▲ 碑额背面第四次南巡题咏(1765)释文 春來萬物喜昭蘇 正值邊方歸駐吾 跋馬長堤須按轡 韶光輝映兩西湖 乙酉□□御題三疊前韻 印文 乾隆御筆 ▲ 碑额左侧第五次南巡题咏(1780)释文千古長隄祇姓蘇牧民絜矩意殷吾春風十五重經面摘句能無愧此湖庚子暮春月御题印文惟精惟弌乾隆宸翰▲ 碑额右侧,第六次题咏(1784)释文頻煩疊韻剏髯蘇一再無妨肖以吾増景已難僂指計卻兹數典占西湖甲辰□□御題印文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六首都是乾隆御制自题诗,后五首皆叠前韵。辛未(1751)、丁丑(1757)、壬午(1762)、乙酉(1765)、庚子(1780)、甲辰(1784)分别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时间。显而易见,题咏杭州西湖十景,已经成为乾隆的每次南巡的必做功课。 然而,西湖十景碑的平面空间有限,初次题咏时,已经把整面背面都占去。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使用了碑身两侧的平面,诗刻两行。第四次题咏时,工匠不得不把碑额的背面磨平,分八行刻诗。第五次、第六次,则分别把碑额的两侧磨平,才得到了小小的一方空间,刻四行小字。也就是说,每一块西湖十景御碑都是经过七次题刻才完成的,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历经86年,精雕细琢,最终完成。 由于正面碑身是康熙御题景名“苏堤春晓”,正面碑额是龙纹,所以整个正面是留给康熙的神圣空间,故乾隆不能磨平碑额正面来题诗。这样下来,碑身加碑额可以利用的平面几乎已经用尽,只有碑额顶部那个平面空着,当然那里也无法刻字,因为没有人能看得到。也就是说,假设乾隆第七次下江南题咏西湖十景,将没有平面可供其刻诗。想必乾隆爷是为了避免这一尴尬的发生,才没有七下江南的吧…… 这里再插一句,乾隆初次题咏十景时,应该没有想到会叠韵五次之多,故用韵比较随意。曲院风荷碑的“风”、“红”、“同”字倒还普通,苏堤春晓碑的“苏”、“吾”、“湖”则堪称窄韵,几首诗都是作的勉勉强强。不知每次乾隆爷下江南时,想起要写这十首限韵诗,是否会特别头疼“苏堤春晓”呢? 延伸阅读: 听…那曲来自大唐开元盛世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