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抗的考古人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02-21 03:58   

1973年,河姆渡第一次发掘现场。右四为牟永抗(照片由本人提供)。

记者 王毅 摄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考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提出的诸多重要观点,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牟永抗的考古人生

名家名片

牟永抗,浙江黄岩人,1933年生于北平。浙江省考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著名考古专家。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对于浙江省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建立、中国史前玉器及其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以及浙江瓷窑址考古学的探索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放在他面前的水,凉了,换热的,再凉,再换热的,他没顾得上喝一口。说到兴奋处,会激动地拍自己的腿,眼睛闪烁出童真的光芒。

他已经80岁了。每次长达几小时长聊,问,要不要休息下。他摆手:“不用不用!我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就像当年在北大给学生讲课一样。”然后,他嘿嘿一笑,说,我是A型血,讲到兴奋时,刹不住车。

他叫牟永抗,有着60年的考古故事。我不得不分四次,共计18小时,跨越了新旧之年的交替,才听完了它们,宛若翻阅了一部浙江考古发展史。

老人的生活单调,但似乎有一个爱好,看电视。每次采访,他家电视机总停在凤凰卫视或央视纪录片频道。问他缘由,他呵呵地笑:因为“及时”和“真实”啊。

这抑或也是他一辈子对考古的认知吧。

他也有严肃和沉默的时候。一回,我按捺不住好奇问,闲暇有没收集些古玩?老先生一字一顿地说:将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标本,用人民币来等值,这是考古界最大的腐败。

他住在金华路,附近有家在杭州小资圈颇有热度的餐馆。某天中午,他拉上老伴,请我去这家餐馆吃饭。

显然,餐馆的服务员颇熟悉这对老夫妇,跟他们打招呼,甚至知道他们经常要一份红烧肉,再加一个蔬菜,就是一顿午餐,没吃完的肯定还会打包。

但我想,年轻的服务员不一定知道,这位真实朴素的老人,是浙江考古界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考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他几乎参与了浙江境内所有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他提出的诸多重要观点,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的部分重要论文,前些年被整理成册,叫《牟永抗考古论文集》,足足有三百万字,700多页。

“考古是为了解读真实的历史。解读可以出错,错了可以再改,但证据不能改。”

考古人在劳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很奇怪的,被认为是“抓蛇的”,好一点的话,认为是拉电线杆的。

1953年5月,解放后新成立的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一次输入新鲜血液。牟永抗那年20岁,和周中夏、朱伯谦、王士伦三名年轻人,从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调来。

“当时我们是昂首挺胸、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不知道文管会是个什么部门,以为是个搞古董的养老单位。”没料想,后来就是这几个年轻人,一手开创了浙江的考古事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庄小琴 文  编辑:何鲁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