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三种行为,必须向旁人求助 第一,有人想带你去某个地方,不管对方自称是你妈妈的朋友,还是远房的亲戚,只要是陌生人,只要他想带你离开,一定要向身边的大人求助; 第二,遇到威胁和危险的时候,哭闹、逃跑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身边的大人求助,当孩子面临危险又无法引起周围大人注意时,可以摔坏旁人的手机,引起他的注意; 第三,看到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同龄人发生危险,不管是疾病也好、车祸也好、被坏人纠缠也好,第一时间向身边的大人求助是最好的选择。 常听到有些中学生的父母这样抱怨:孩子越大离父母越远,跟父母好像已经到了没话可说的地步。其实,不少孩子也有同样的想法。什么时候,家长与孩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孙颖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说到家长与孩子的相处,她比喻道,“父母和孩子的心,就像是两座遥相呼应的灯塔。一座在此岸,一座在彼岸。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先把自己的心门打开。只有建立了平等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以一颗真心为钥匙,才能打开孩子的话匣。” 反思一下平时与孩子的沟通 ·从时间上看你多长时间跟孩子沟通一次?平均每天用多少时间? ·从内容上看跟孩子聊些什么?是日常生活、学习状况,还是心里话? ·沟通方式是命令、指责、批评?还是理解、鼓励、建议? ·你的态度是居高临下?还是平易近人? 变“有沟通”为“真沟通” 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表现得不如以前那么亲近,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正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迫切地需要摆脱父母的呵护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有人称这一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给孩子平等的家庭地位家长尝试着以对待大人的方式对待高中阶段的孩子,跟他们平等地对话,给他们参与家庭事件决策的权力,遇到问题共同商讨,尊重他们的意见。你会发现,可能在某些方面孩子懂的比我们更多,他们的意见很有道理。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不危及到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涉及隐私问题,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他们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我的孩子是最好的”这里说的“最好”,不是要求孩子各方面都做到第一,而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会听要用心感知孩子的话,从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去感知孩子情绪变化,然后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真正想表达什么。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既不随意打断,也不随意指责或建议,只是点头回应,或是“嗯”“我知道”“我理解”。待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再稍作引导,孩子自己就会有能力去分析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会说用鼓励代替表扬、用建议代替批评,告诉他“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精神支持 ·接纳孩子,包括他们的缺点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如果你觉得他哪方面有缺点,作为“制造者”的父母应该先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疏忽。不要总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家孩子的缺点比。 ·允许孩子犯点小错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总是迫不及待地去纠正,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切正确的教导给孩子,结果孩子所得到的往往不是教育,而只是教训。不如尝试着慢慢放手,即使遇到挫折、犯点小错,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才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期望要让孩子“够得着”虽然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但在了解孩子自身特点与能力的基础上,如果能分步、具体化地先定一个小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就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我相信,你可以”在孩子努力的道路上,要给予相信、鼓励、信心和力量,父母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坚强的后盾、亲密的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