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周大伯想去医院看86岁老伴 打不到车怎么办?》后续 都市快报(记者 朱家豪)91岁的周大伯家住朝晖四区,86岁的老伴脑梗后一直在做康复治疗,最近因病情加重住到市一医院,大伯想去看老伴,但怎么都预约不到出租车,向快报求助。 大伯很感慨,自己搞了一辈子道路桥梁这么繁杂的工作,老了却被打车这么简单一件小事困住了。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像周大伯这样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连打车都成了难题。短短几公里,成了他和老伴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昨天,我们报道了周大伯的心事后,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来电。 不少读者有相同的困扰 70岁王女士照顾91岁母亲三年了 体会最深的就是打不到车 董大妈和老伴都80多岁了,住在采荷,也是打不到车,她说,“我们是老人,又有轮椅,司机看到我们直接开走,有时实在等不到,通知女儿,她上班的时候,给我打滴滴。” 王女士70岁了,母亲91岁,她照顾母亲三年了。这三年中,她体会最深的就是打不到车。“我妈住在敬老院,平时小病敬老院有医务室,大一点的病要送到医院的,带我妈妈到医院看完病,要把妈妈的轮椅放远一点,司机看不到,会停下车,如果看到轮椅,停都不停直接开走。” 陈大伯89岁,家住在浙工大后门附近。他说,这里经常有出租车在等客人,儿子招招手,车子就停下来了,但看到他就直接开走了,碰到了好几次。 85岁的张大伯住在金华路,他经常去儿女家,也是打不到车。他说,“现在电子技术发达了,很多东西付款,我们老年人不太懂。那天超市有一个活动,买一送一,我想买,结果人家说要手机付款,我不会啊,没办法买。” 有不少热心司机打进快报热线 要帮助周大伯 “这件事我们包了!” “我可以免费接送周大伯去医院,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范师傅35岁,老家台州,从小在杭州长大,住在德胜东村,自己买了出租车,“我是一个党员,不忘初心嘛,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 外事旅游汽车集团志愿服务车队的郑志宝也打电话来说,愿意接送周大伯。 黄飞华是朝晖四区应家桥社区爱心车队队长,昨天连着给快报打了好几个电话,“这件事我们包了,我们包的意思是不收钱的,大伯以后想去游玩什么的,我们都包了。” “为什么这么爽快?”我问黄飞华。 “因为我看到大伯91岁,91这个数字,我真的特别有感情。”说着说着,他声音有些低沉,显得伤心,后来我听他说起一段感人的往事—— 2011年,他认识了91岁的孤寡老人张德贞。当时,有媒体报道,家住流水苑的张奶奶打车去医院特别困难,她老伴去世得早,又没有子女,只叫了个保姆在身边,心脏装了起搏器,腿上还有钢针,出行更是困难。 他看到报道后,马上联系上了她,告诉她每次需要出去,提前打电话就行。这一年,黄飞华的爱心车队成立7年。这7年间,他经常义务带着孤寡老人送医、学生送考。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问。 “因为我老婆。好几年前,我在整理抽屉,看到抽屉里藏着很多证书,翻开一看是献血证,是我老婆的,再细细一看,我惊呆了,老婆竟然已经献血快10个年头了。我马上打电话给她,你是不是在卖血啊?她说怎么可能,只是怕我担心,一直没说。这让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黄飞华说,受这件事的触动,他开始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后来成立了爱心车队,献爱心越多,越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黄飞华说自己是杭州人,不需要房租,车是自己的,不需要交租车费。作为车队长,他考虑到车队外地司机在杭州的生活成本,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而是和车队另一个杭州人徐刚接下了这个活。 “她每周至少出去两次,去市一医院检查起搏器,去省口腔医院看牙齿,只要她打一个电话过来,我和徐刚两个人谁近,就马上赶到流水苑去,搀扶着她下楼,送上车,再去医院。医院车位很难等的,快一点半个小时,慢一点可能一两个小时都有。我们从来都是等着的,陪着她挂号、看病,看完再送上车接回去,每次起码两个小时以上。” 黄飞华说自己也算过账,一般,自己开出租车,平均一个小时,少说赚50块钱,两个小时就是100块,现在这100块不仅赚不到,还要倒贴油费、医院的停车费。 问他不觉得亏吗?他说不亏,还说,自己收获的,是钱都买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