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人怎么这么像 快找人活动第二天,6月2日下午,嘉兴“大爱公益”服务站志愿者王利芬看着微信群里的一张照片发愣,“怎么这么像?” 这是一张合影,“六一公益寻亲”活动结束时,快找人、嘉兴“大爱公益”寻亲组织几个志愿者,还有外省赶来的寻亲者一起拍了张合影,照片随后在几个寻亲群里转发。 王利芬的娘家在海宁郭店村,“我听我妈妈说,因为当时穷养不活,从郭店抱走了好些男孩”。 “有个寻亲的人让我看照片,问自己和上面的人像不像?”但让王利芬一下盯住的是站在后排左一的刘拥军。 “你把年轻时候的照片发给我”,她要来刘拥军照片,“嘴巴、眼睛、鼻子……我越看越像!” 她把照片发给郭店村一个姐妹,“你看像谁?”“像他哥”,姐妹的丈夫姓高,是高阿松的大儿子,他有个弟弟刚出生就给人家了。 当天傍晚,王利芬骑电瓶车赶到高阿松家,“老人家头发很短很短,我拿了把钳子把头发拔下来,带毛囊的”,王利芬也在寻找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些年寻亲经历,他们对DNA鉴定相关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 王利芬把头发样本寄到杭州迪安鉴定机构,“那几天,睡都睡不好,心里急,想快点知道结果”,女儿看妈妈这么坐立不安,“妈妈你发疯了啊!” “不知道会不会是真的”,刘拥军又惊又喜,不敢信,他来浙江寻亲有七八次了都没收获,但他还是寄来了鉴定样本。 焦虑了一星期后,王利芬等来了答案:是的! 一顿迟到了50年的团圆饭 高阿松站在门口,背佝偻着,浑浊的眼睛直盯着慢慢走近的刘拥军。 高家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前一天,他们就请了厨师,开始忙着为这顿迟到了50年的团圆饭做准备,鸡鸭鱼肉都在砧板上排队,院里院外,七八张大圆桌支了起来。 几个寻亲志愿者拉起横幅:“欢迎宝贝回家”,“是宝贝,不过现在是老宝贝了”,门口站满了亲戚和乡邻,“像的,像的。”大家七嘴八舌。 “爸!”刘拥军一把抱住高阿松,父子俩脸贴脸,刘拥军终于大声哭了出来,“一路上,跟自己说不要紧张,不要哭,今天是高兴的,可还是控制不住”。 来之前,父子俩已在微信上视频过,视频里,刘拥军说:“过几天,我去看你们!”老人像很多不擅长表达感情的父亲一样,说不出什么,摆摆手,跟50年未见面的儿子打着招呼。 这是他最小的儿子,他出生,他很高兴,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是事实,夫妇俩靠种田为生,老婆提出把孩子送人吧,“我们养不活的”,高阿松狠狠心,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竹篮里,跟四弟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的泥路,到了斜桥镇上。 斜桥,以出产榨菜闻名,镇上有两座桥,都叫斜桥,分东西两桥,当地人习惯把西边的叫西环桥,高阿松把孩子放在西环桥边,他和四弟躲在边上,看着,等着。 当地人说,当时,常有船靠岸,“家庭困难的人家,会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桥边路上,有人看到了,就把孩子抱到船上去,送去福利院”。 等了几个小时,有个人蹲下来,抱起竹篮子,看着有人把自己儿子抱上船,高阿松和弟弟才往回走,不一会,他们听到开船的声音,或许,在他们看来,竹篮里的小生命也随着轮船的前行,有了希望…… 那是1969年的秋天。 “妈妈说起过这个弟弟,她说不知道是死是活”,小弟弟被送走时,高阿松的大儿子才5岁,他说听妈妈每次说起时,都会叹气,抹眼泪……一年多前,他妈妈生癌症去世,生前一直记挂着这件事。 父子俩坐到一起,刘拥军把一个塑料袋递过去,高阿松没说什么,接过来一直拎着,里面是儿子给他买的一套衣服。 “喝口糖水”,见父子俩有点拘谨,有人招呼,这是海宁当地风俗,“一年甜到头”的意思。 “这是你妈妈!”刘拥军亲生母亲的遗像挂在墙上,“要是我姐姐在,知道你今天来,肯定要高兴死了”,说话的是刘拥军生母的妹妹。 “去给你妈妈上炷香,磕个响头吧!” “妈!我回来了!”坟前,刘拥军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他的肩膀颤抖着,眼泪滴到地上,盼了半个世纪的这场母子见面,却是阴阳相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