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计算:单个车位少了20厘米 《我家两个车位住在一个“包厢”里 每次上下车都要侧身吸腹上演“夹缝求生”》后续 都市快报 记者 陆丹 本周二,快报刊登了住在城北融信·孔雀蓝郡的林先生,由于买了被两堵墙合围的“双人位”车位,导致每次上下车都要侧身吸腹的苦恼,引起很多读者关注。
“把两辆车错开停,一辆车头朝里,一辆车头朝外,这样的话驾驶员上下就方便了”“要不换一辆窄距的两厢车”……网友们纷纷出主意,帮林先生解决“夹缝求生”的停车尴尬。 可行吗?昨天,记者陪着林先生尝试操作了一把。 一辆车头朝里一辆车头朝外 这个停法难度较大收效较小 先尝试一辆车头朝里,一辆车头朝外的停法。 林先生将左边的凯迪拉克车头朝内,尽可能地往两车之间靠,目的是给驾驶位开门挤出更多的空间来。 倒车、调整、倒车、调整……努力3次之后,林先生将车子泊到了预定的位置。此时,车子右边的后视镜与隔壁大众途观的后视镜几乎贴紧,同侧车门也因为途观紧贴而无法正常打开。因此,副驾驶座的乘客必须要提前下车。 但此时,驾驶位与墙壁的横向距离只有0.4米左右,并没有想像中的宽裕,司机上下车依然显得窘迫。虽然林先生不再需要吸着肚子、踮着脚挤出驾驶座,但仍需小心翼翼。 一直旁观的邻居调侃道:林先生这样的老司机都要倒好几把才能进,我这样的菜鸟怕是早就剐蹭了。 黄线与墙壁“无缝衔接” “小包厢”毫无余地 如果换成尺寸更小的车呢? 林先生的邻居提供了一辆奔驰Smart实验。 这辆Smart宽1.6米,林先生把车子停在车位中间后,比较轻松地关上车门走了出来,当然老问题仍然存在:靠墙的车门只能打开不到一半。现场测量,Smart与墙壁的横向距离是0.5米。 有读者问:同样是长6米宽2.5米的车位,为什么林先生就问题多多呢? 我们发现,除了三面围墙把“双人位”变成了一个考验车技的“小包厢”外,这个“双人位”画的黄线是沿着墙角画的,黄线与墙壁紧密贴合,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缝隙。 我们绕着孔雀蓝郡地下一楼停车场走了一圈,发现绝大部分车位即便靠墙,黄线与墙壁之间仍然存在约0.25米的留白区域,像林先生车位这般“亲密”的非常罕见。 |